第28章(1 / 2)

为了鼓励他和我真实地接触,我按照工作的标准,向他介绍了预约的流程。我告知他可以打电话,或者到我的工作室进行当面预约,当然邮件也可以。

不过咨询通常是需要见面的,如果在别的城市不方便,也可以考虑远程视频。

咨询前要收取资费,并且要事先签订保密协议,以及收集个人资料,包括身份证信息,紧急联系人的方式等。这是行业的普遍规范,主要是出于对双方的负责,这些信息我会妥善保存,并绝对保密。

如果发生紧急或者意外的事件,我也能够及时地联系家人,或者报警处理。

既然和他建立了联系,那我对他的生活和安全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这封邮件回复给他以后,没有再立刻收到他的回复。

我也就关上电脑,离开了工作室。

接下来的几天,我照常工作,没有格外地在意这件事。

邮件系统也没有新信息的提醒。

就在我觉得他应该已经放弃了的时候,他的消息又出现了。

“咨询不可以用邮件吗?”又是仅仅一句话,还是一句让人有点为难的话。

用邮件咨询?

乍一看,的确会觉得不可行。

这怎么能算咨询,如何计算时间,如何互动,又如何收集信息呢?甚至在一些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师看来,只要不是面对面的咨询,都不能算是心理咨询。

然而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咨询师会认为,心理咨询也需要与时俱进,用更加便捷的方式为来访者服务。所以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远程视频、语音咨询也普遍可见。

我的观点倾向于后者。

毕竟咨询最终的受益者是来访者,应该在最大的自由度内,由来访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也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来服务不同地区的人群。

不过,这需要在事前对来访者进行提醒。通常而言,面对面可以更加直接地接触彼此,感受彼此的存在和情绪,更有利于关系的深入和互动,咨询师也能准确地进行观察。

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况下,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进行面对面咨询。

比如,像现在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确特殊,一般来说,来访者为了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咨询师,会选择当面谈话或者视频,至少是语音。

执业这几年,倒也不是没有见过类似的情况。

这是一种反向的需求。

比如,他 她正是因为在与人接触上有困难,才来求助,可以说这正是他的问题所在。

又或许他 她对于自己想要求助的问题,感到过于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