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2 / 2)

也就是说,李早早有什么消息想发出来,她就给刘双林打电话,刘双林写成稿子后在《四川时报》发出来。

对此杨舒力并不怀疑,因为《四川时报》文娱版的确有李早早的独家报道。

刘双林可以在深夜给李早早打电话:“姐,有件事我给你说一下。”

李早早被捕是负面消息,其他人做的书以踩居多,刘双林当然不会做那种书,他从正面角度来做,而且已经得到李早早家属的认可。

对于谁来出这本书,刘双林可以有很多选择,但看在报社小兄弟陈海的份上,这个便宜就给陈海了,而且未生公司在《四川时报》员工眼中是个有声誉的图书公司。

对这种书,杨舒力没有心理准备,李早早这事他知道怎么回事,但凡说一个人偷税漏税而抓捕,都不是简单的事。

但是看见陈海高兴的样子,他也不会拒绝,这本书要是做出来,陈海至少可以买一套甲醛检验合格的家具。

稍微了解一下情况后,进入操作阶段,书名暂定《大起大落——李早早人生故事》,由刘双林和陈海共同出稿,具体怎么弄他们两人商量,需要编辑介入随时可以派人。

未生公司向刘双林支付11%的版税收入。

至于陈海的报酬,当着刘双林的面没有说,杨舒力是打算给他3%的版税收入,公司方面当然也有赚头,这样算是三方欢喜。 这件事也算是陈海对杨舒力的回报,刘双林如果找其他公司,可以把版税谈到15%甚至更高,但是人家老板知道这是一锤子买卖,完全可能隐瞒印数,刘双林只能吃哑巴亏。

拿到未生公司出版,虽然只有11%,但杨舒力不会糊弄他,实打实地付账,真正到手的并不少。

陈海和刘双林走后,杨舒力找来祁燕燕,先把征订函做出来,等陈海那边的稿子写出一半,这边就开始向经销商发送征订函。

祁燕燕认为这本书销量会破10万,如果真的像刘双林所说有大量独家细节的话。

星期五晚上去了听涛苑,享受了按摩、洗浴以及其他一些服务,星期六早上躺在床上不愿起来,决定再待一天。

冉丽娟提出一个问题,开学后他们要实习,地点可能在成都,也有可能去外地,时间是一个月,按照以往的做法,成绩好的可以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但如果自己不愿意去,也可以选择留在成都。

杨舒力说,肯定要选择一线城市,实习效果会好一些。

冉丽娟问他,会不会有意见?杨舒力说没有意见,虽然是高中毕业,但大学四年级要实习他是知道的,放心去吧。

冉丽娟说,如果实习时间是一个月,意味着她失约一个月……

两人最初的约定是只要一方提出,随时可以终止关系,这是一种原则,双方都有自由的选择。但没有谈到失约一个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