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488节(2 / 2)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1734 字 8个月前

    很快。

    他离开此地,开始传达信息。

    直到翌日。

    顾锦年削大儒儒位之事,也已经在大夏京都传开了。

    而传出来的消息,却有些耐人寻味。

    据说顾锦年为民伸冤,得大夏王朝诸多大儒敬佩,孔家得知此事后,想到之前与顾锦年有所冲突,故而备上厚礼,与各地大儒前去大夏书院拜见顾锦年。

    可没想到的是,一行人抵达大夏书院后,顾锦年明明知道有人前来拜访,却避而不见,不但不见,在明知道这些大儒静心等候之时。

    顾锦年没有给予任何回答,不说不见,也不说见,就突然消失三天,所有大儒就坐在大堂等了三天。

    等到三天之后,孙正楠勃然大怒之下,顾锦年这才姗姗来迟,而孔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低声下气,恳请顾锦年原谅孔宇曾经的过错。

    谁知道顾锦年根本不屑,倨傲无比,孙正楠前辈只是出面说了几句公道话,却被顾锦年一顿怒斥。

    到最后谈到了关于圣器之事,希望顾锦年能为天下读书人之安危,将圣器放在孔家保管,等到顾锦年成为大儒后,再奉还于顾锦年。

    却没想到,只是提了一个意见,顾锦年便勃然大怒,怒斥众人不要脸皮,骂到最后,孙正楠彻底坐不住,训斥了顾锦年一番。

    而顾锦年自知理亏,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一气之下,祭出圣尺,削孙正楠才气。

    其余大儒纷纷出面制止,甚至苏文景也出面制止,可顾锦年目中无人,仗着自己拥有圣器,将孙正楠削成常人,甚至几个看不过去的大儒,也被削掉了儒位。

    削完之后,更是嚣张无比的离开。

    这就是目前传出来的消息。

    世间上什么话最可怕?七分真三分假的谎言最为可怕。

    内容上七成都是真的,但其中有些细节进行修改,也就是这一点点的假。

    在所有人眼中,顾锦年就成为了一个性格张狂,目无尊长,嚣张跋扈之人。

    大部分的人都有仇富心理,再加上同行是冤家的道理,一时之间,整个大夏王朝文坛沸腾了。

    起初,有人不信,认为顾锦年虽然性格有些冲动,但也不至于这般。

    可随着各方面的消息印证,甚至还有大夏书院的消息传出,直接坐实这件事情基本上是真的。

    而基本上这三个字,就是致命的笃定了,因为有些地方不一样,可对于常人而言,基本上就等于全是真的,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没说上罢了。

    这是普遍人的下意识看法。

    所以消息坐实后。

    铺天盖地的骂声响起了。

    “这个顾锦年,我就说他不是什么好东西吧?什么为民伸冤不为民伸冤,其实这是一场局,镇国公与皇帝想要强行捧出一个皇室读书人罢了。”

    “拥有圣尺,本是一件好事,可德不配位,这令人作呕。”

    “哼,没想到顾锦年居然是这样的人?亏我以前还觉得他为民伸冤,是个君子,如今看来,其实就是一个小人。”

    “顾锦年连立言都没有做到,无非是懂点诗词文章,诸位其实完全把他想的太高了,被千古诗词蒙蔽了双眼,如若他当真是个君子,做了这么多事情,为何还没有立言?”

    “是啊,仔细一想,顾锦年连立言都没有做到,这很古怪,这要是换做寻常读书人,为民伸冤,只怕早就立言了。”

    “诗词再好,也遮掩不住一颗肮脏无比的心,我看啊,这为民伸冤当真如传闻一般,就是一场戏,皇家的一场戏。”

    “我早就说过,大夏王朝需要一个读书人,一个拥有皇室血脉的读书人,想要用来统治我等,亦或者控制百姓。”

    “选择皇子有些风险,这个顾锦年刚刚好,镇国公之孙,他母亲更是宁月公主,是皇室外戚,这不刚好吗?”

    “可怜我孙老啊,辛辛苦苦修成大儒,为民做了不知道多少好事,却被皇室打压,当真是可怜。”

    几乎是一瞬间,各种言论出现,听不到什么好话。

    这很正常。

    人就是这样的,当看你不顺眼的时候,就算你是在做好事,他都能挑出刺来。

    更何况,大夏境内,除了京都一些读书人,其实很多地方的读书人,对这个顾锦年都充满着一种原始敌意。

    其原因就是身份问题。

    顾锦年是权贵之后,这是先天的敌意。

    大部分读书人都是寒门,阶级上就有明显的对立。

    如果顾锦年也出身寒门,而且辛辛苦苦读了十年二十年的书,有朝一日出名了,或许还会赢得不少人好感。

    可偏偏顾锦年是大夏权贵。

    这样的人,突然开窍了,是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尤其是顾锦年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名扬天下,更是让他们心里不是滋味。

    早在之前,就有些风言风语,说顾锦年两次为民伸冤,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猫腻。

    不过这些言论在当时并没有被人认可,毕竟拿不出任何证据,再加上顾锦年的名望在那个时候极大。

    这种言论也就是一些人私底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