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池塘翻水雨浮面,暴雨洪水现眼前。
这是通过动物和自然现象去推断晴天、雨天,去推断暴雨来临,去提前做出防范……
关麟与陆逊都琢磨着有点儿意思,正看的起劲儿,突然……黄承彦这笔锋一落,不写了……关麟疑惑了,连忙问。
“老黄,接着写啊……别断哪!你这不吊人胃口嘛!”
哪曾想黄承彦一摊手,很坦然的道:“后面的,老头子我不会了——”
呃……
这就尴尬了呀!
关麟连忙追问,“这《物象测天》谁编纂的呀?是个人才呀……”
关麟是觉得其中提到的许多内容挺靠谱的,不像是瞎杜撰的,若是再往下看,保不齐就有能预测到暴雨、山洪的句子。
事实上,在古代预测天文、气象,虽然看着挺不靠谱的,但……往往古人的智慧,是能够从一些自然现象中寻觅到一些规律。
比如,赤壁之战,西北方秒变东南风,风向一变,致使局势也发生了变幻……
也使得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彻底被一场火焚烧殆尽!
当然,这东风……可不是诸葛亮站在九尺高的七星台上借来的。
而是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继而推断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
具体的推断思路在于:
——长江中下游,冬季盛行西北风,可如果是在小阳春的这三天,几日暖阳天气后,就一定会刮起三日的东南风!
这就是——规律!
也是铁律!
而很明显,能编纂出这本《物象测天》的人,他就掌握了许多气象、天文、水利相关的规律。
这正是关麟急缺的。
此刻的关麟正琢磨着怎么去寻找到这位《物象测天》的作者……
黄承彦已经轻声张口:“编纂出这《物象测天》的正是小女黄月英……”
“啊……”关麟与陆逊一惊…… 俨然,关麟的话引得他想到了伤心的故事……
话聊到这儿,黄承彦感伤了,不聊了,一边起身往门外走,一边吟诵着女儿根据天文气象,为黄家湾的农人编纂的农谣。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上看初三,下看十八,立春落雨至清明……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早春晚播田!”
……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锤!”
“春风有雨病人稀,雨打五更日晒水!”
随着黄承彦的话,他已经徐徐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