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慈恩圣佛(四)(2 / 2)

    大弟子卜元向慈恩恭敬顶礼,说:「圣佛之前说要我们行善济贫,原来这里就是起点。」

    「没错。否则你们在天眷享乐,如何能体会修道的真諦。这里的眾生是你们修行的动力,而大家也都是我等修行的导师。只有眼中有眾生,心中有佛,才能修到福德圆满。」慈恩把话题一转,说:「对于这四句偈,我给大家指引一个方向。卜元,你可以告诉大家有关插天奇峰出现的地方。至于般若之眼,就在狄贝河山谷间,各凭佛缘,定有所获。」话说完,慈恩将主持棒交给大弟子卜元,便即离开。

    卜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尘旅地图,指出莎鄱紆山结、狄贝河及其南北两岸的地理位置。

    凡眾中有像赵之重这样兴致勃勃的人,也有将信将疑的人,更有毫无兴趣之人。总之,佛所授意的因缘,很快就成了大家茶馀饭后的间聊话题。也正因是间聊话题,所以『般若之眼』在眾人传说下,成了一把通往仙灵境唯一的钥匙。只有取得它的人,才能渡狄贝河到彼岸,顺利进入仙灵境。

    赵之重除了大哥一家人外并无其他亲眷,因而向慈恩请求学真,并愿追随圣佛游歷各地传法。慈恩觉得他是个聪慧有辩才之人,所提修真一事便应允了,还认真传授他修真之法。在他修真有成后,成为慈恩前导,为慈恩打点行前事务。

    一年后,慈恩见上黎国百姓只顾自己眼下的生活,对永生的态度不够积极,对仙灵境也是兴致缺缺,于是拔寨他迁。

    他一路沿着夏国西侧边陲河谷传法到韶国,再沿韶国拉也河转进天眷国。十几年来,他依着计划辗转尘旅各地,在他有计划的策动下,所到之处经常掀起寻找神器开啟般若之眼的狂潮;但最终都因资讯不足而告终。

    随着自治区的文经交流频繁,慈恩倡言的「般若之眼」,久而久之,已深植人心。它的神奇力量在自治区间不断被渲染,甚至连「得般若之眼可以统治尘旅世界」的话都传开了。话题虽然炒得火热,但虚无之物终究只是茶馀饭后的间话。

    务实护教

    慈恩不得不承认,圣佛的名号远比「般若之眼」更易赢得凡眾的心。因为「般若之眼」只是他脑海里的幻觉。

    凡眾放弃的理由也与司徒允不追求仙灵境的理由一样,经验告诉大家仙灵境不是任何人想到就到得了的地方。

    弘法护教与寻找般若之眼二者相较,慈恩觉得眼下护教比寻找般若之眼更重要。于是他决定先把重心放在护教与弘法上。

    自此之后,慈恩带着卜元及十三真族弟子以及赵之重等在茫茫人海中辗转近百年,虽然信仰推广一帆风顺,但仙灵境仍是他心中永不放弃的梦。

    他对仙灵境的任性让他想明白一件事,寻找和取得之间或许需要介入一个「媒介」,这个媒介才是致胜关键。这个媒介就像小源一样,是个身具传说与强大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