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页(1 / 2)

他没有QJ,那个女孩是自愿的!

    作品和人品应该分开。我得说,《钢琴家》真的非常精彩,几乎可以媲美《辛德勒的名单》。

    然而波兰斯基在采访中踩了《辛德勒的名单》,认为斯导拍得不够写实,缺少真正经历过的历史厚重感。

    只有我觉得《钢琴家》很沉闷吗?我还以为被吹捧成绝无仅有艺术大师的波兰斯基有多么才华横溢,才能让人忽略他性侵犯和□□的身份呢,结果真是大失所望。他的才华也不足以为他的道德遮羞。

    可是《钢琴家》真的非常优秀啊,诗意、隽永、深刻,我太喜欢男主角和这部影片了。

    网上热议不断升级,似乎有一股力量暗中添油加火,支持波兰斯基一方几乎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某些支持者也逐渐洋洋得意、失去理智。

    陷入性骚扰指控的哈维.韦恩斯坦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不过这样的局势似乎对于《钢琴家》有利无害,便也让米拉麦克斯的宣传部门继续加码,高呼艺术无罪。

    转折点出现在新一周的周一。

    而根据某些相关人士向某八卦杂志透露,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有力角逐者、好莱坞顶级女星乔茜.霍顿曾抱怨过不想要出现在表彰QJ犯的地方,有可能不再出席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此言一出,当期杂志直接卖到脱销,舆论也悄然变换了方向。

    传统纸媒上,《纽约时报》旗帜鲜明地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是的,奥斯卡不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但做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奖项,奥斯卡至少应该满足社会良知的期许,而不是表彰一名在逃罪犯,这就是在说:他的罪行并没有那么严重。

    艺术不需要道德评判,但人需要。

    Ttime的#才华不能为道德遮羞#话题广场上,乔茜.霍顿庞大的影迷开始加入这场大战,而此前保持沉默的大多数网友早就对《钢琴家》的过度公关烦不胜烦,被前者有理有据的发言裹挟,也变得格外义愤填膺

    韦恩斯坦和波兰斯基都太恶心了,快把他们抓紧监狱去吧!

    《纽约时报》的那篇文章说得太对了,艺术不需要道德评判,但人需要。,我只要一想到波兰斯基曾经侵犯一名十三岁的女孩,他电影里描绘的一切都变得那么令人作呕。

    事实是,她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甚至多次自杀未遂。

    我不敢想象她都经历了什么。真的。我完全不相信她是自愿的,只不过是某些人用更残酷的手段再次逼迫了她,使得这个可怜的女孩不得不自愿。

    米拉麦克斯的老板自己都是性侵犯,包庇另外一名性侵犯也很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