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老兵,姓陈,戍边二十余年,如今是个伍长了。”
扶桑循声看去,说话之人正缓步至此。他大概三四十岁年纪,魁梧黝黑,方脸牛鼻,仅着常服,也不减一身肃杀之气。
扶桑颔首道:“程将军。”
来人礼道:“末将程群,见过大祭司。”
扶桑抬手示意他免礼,程群便落坐于他另一侧。悲歌还在循环,他俯身压低声音道:“大祭司,前方来报,淳化正率十余万众兵渡淆水,意欲围攻淆阴。”
扶桑皱眉道:“祝将军那里怎样?”
程群道:“淆阴守备五万,粮草充足,祝将军是祝老将军嫡孙,年少时就屡经沙场,应能应对。”
扶桑追问道:“如何应对?敌众我寡,一味防守下去,恐生不测。”
程群沉吟片刻,方道:“祝将军应有他的打算。这边境十三城,除了昌平,其余守将多是祝老将军的旧部与姻亲,淆阴被困,其余十一城自会派兵解围。”
扶桑硬声道:“程将军,你边防昌平近十年,怎还念念都是魁城的内斗纷争?你守昌平,为的乃这一方百姓的安宁。边境十三城唇亡齿寒,昌平距淆阴最近,守备最充足,你不增援淆阴,难道要让他们等其他十一城的远兵吗?”
程群不情不愿道:“末将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大祭司的安全。淆阴一时半刻不会有燃眉之急,末将以为,还是先静观其变为妙。”
《采薇》声犹在回荡,唱的是“岂不日戒”一节。其声沉痛。
扶桑缓和了语气,道:“程将军,你若能助淆阴一臂之力,他日我回到魁城之时,便保你升官加爵、子孙富贵荣华。”
程群闻言,霍地站起,黝黑的面庞在火光的映照下竟有些发青,一节歌后,程群方敛了怒色,无奈道:“大祭司,程某虽无德无才,却并非这等小人。”
扶桑也站起,肃然道:“我自知程将军并非等闲庸碌之辈,却不明白你为何如此三推四阻。”
程群慨然长叹,语气忽而变得沧桑:“大祭司自是君子之腹,可您焉知其他人未存小人之心?”
他话说得明显意有所指,扶桑眉头轻攒,程群见状,干脆直率道:“边城里唯有昌平,位置最为关键,因此也只有这里历来都由祭殿直接派亲信者把守。换句话说,只有这里的将士不会听命于祝子梧,我们只为昭彰,为祭殿,为大祭司而战。更何况,您是带了魁城精锐前来的,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不相信祝子梧,不敢贸然出兵救他。”
扶桑沉默良久,在“莫知我哀”的痛声中,徐徐道:“程将军的担心或许不无道理,但是,”他将目光投向围坐在篝火前的万千兵士,道:“无论王权与神权斗得怎样你死我活,这些戍边的普通土兵,还有城中那些普通百姓,都不应该为此受罪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