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1 / 2)

累是真的累,可是赚钱也是真的赚钱。

    扣掉之前收购茶饼和山货的成本,还有雇人的工资、物流等等开销,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江小满居然赚了一百多万!

    这个数目他根本没敢跟村里任何一个人说!

    哪怕是他爹那里,他也怕他老人家喝醉了酒说秃噜嘴,只跟江有粮说自己挣了二十几万。

    别人问起来, 他就说做这一行看着流水多,但其实毛利特别低,还要交税, 村里人一听还要交税,顿时就没话说了。

    毕竟这年头哪怕再穷的人家, 也有电视机或者智能手机的, 想想新闻上说有些网红动不动就要补好几个亿的税, 老百姓不懂什么是税率,只隐约觉得好像做电商就是要交很多税。

    误打误撞的,居然叫江小满这么糊弄了过去。

    虽然挣了不少钱,但是江小满却没敢花, 全都暂时存到了银行里。

    他已经和山岩商量好了,等今年的秋蜜季节忙完之后,他们要单独和村里商量一下,准备租地盖厂房。

    往后生意会越来越大, 总不能年年都在自家院子里搞小作坊吧?

    而且规模大了, 单靠人工也来不及, 还是得上一部分机器,再招一批稳定点的员工,到时候,他们的合作社就能转变成“农户 合作社 企业”的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已经得到市场证实的、比较适合农村创业的一种模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经过前些年扎堆返乡创业潮的混乱之后,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在农村创业,除了项目要选好之外,乡邻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把农户拉到合作社里,成为创业团队里的一份子,带着当地老百姓一起赚钱,似乎是很多同类型项目之所以成功的关键。

    这也和江小满最初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本来就是郎山村的人,比任何人都希望村里的叔伯婶娘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小孩子们都能有机会去考大学,而要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

    所以,最迟等到明年春茶开采的季节,他们就必须要把自己的厂房建设起来了。

    一百万或许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