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扎哈和妹岛,同一个项目,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但她们必然都有自己的逻辑,而且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这就是大师的下限、大道与小术的分界。
至于用什么样的逻辑,往往处决于建筑师自身的价值观。
比如这栋宿舍,为了得到公共空间,其实你可以做夹层,甚至直接做廊道。退台有退台的好处,廊道有廊道的好处,廊道还能更向户外开放。但BIG的价值观,就是不屑扣扣搜搜地做些小东西去装饰空间,他们喜欢结构上的大手笔,一挥而就,这就是BIG要用他们的设计告诉这个世界的东西。
陆安迪挥手写下一段笔记:
「作为建筑师,对使用者、甲方、城市、社会需要,你要给出清晰的答案。」
「如果还有能力,告诉这个世界你是谁。」
.
对这两个切中要点的认识,洛伊还算满意。
我之所以用BIG的设计做例子,是想告诉你,即便是世界上的先锋事务所,他们的设计也遵循一定逻辑。
以前你问我建筑学的基本功是什么,我说是对空间与尺度的敏感,但现在我要更新一下建筑学的基础,是对设计逻辑的理解。没有敏锐的逻辑,没有精准的推演,你永远只能在三流的门外徘徊。
陆安迪仿佛醍醐灌顶:原来那种拿起笔想画草稿,但却总感到不着边,没有底的感觉,就是没有逻辑!
但跟着她又按了按脑袋。
不,其实我有考虑过逻辑,但是房子只有一栋,影响的因素却太多,你要按哪一种逻辑来呢?
没错,逻辑有多种维度与角度,平面的逻辑,动线的逻辑,空间的逻辑,立面的逻辑它们往往交叉且矛盾,但最终都要在你的方案上形成一个闭环。所以成熟的建筑师大概分两种,一种是能够抓住最主要矛盾化而解之,其他一笔带过,比如BIG;另一种是能够在各种矛盾中取得合理的均衡,这是GH要求的建筑师能力。
至于第二种,反推几个我跟你改过的方案,认真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形成闭环,是否所有设计都回应了某一个目标,你就会对它们有不同的认识。
如果实在不明白,可以随时来问我。
吃着餐厅送来的晚饭时,他这样说。
嗯!
陆安迪匆匆吃完饭,就开始用心推方案,推完一个方案,时间就过去了三小时。
强度真的很高,但收获也无法言表,就像洛伊曾教给她感知空间与尺度的方法一样,这一次,他又将她的思维刷新了一个维度。
洛伊坐在沙发上,抬手看了看腕表,已经将近九点,她的额上有隐隐细密的汗珠,亢奋与疲倦同时在她脸上。
今天到此为止吧,这种工作要慢慢来,不要太晚回去,我会让司机过来送你。
陆安迪抬起头揉了揉眼睛,也觉得自己不应太过浮躁:好,我收拾一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