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2 / 2)

演技代替症 休芸芸 1023 字 8个月前

    在华人街里, 和一堆异国他乡的亲人朋友们一起过的。

    有一家加州的旅馆,是个华人老板娘,叫蔡姐, 最是爽朗大方, 还办了一个中美结合的party, 庆祝的气氛有点像老美,端上来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菜。

    一道黄豆焖猪脚汤, 喝得罗布里快活似神仙。

    没错, 现在他终于拍完了自己的戏份,只剩一点补拍镜头了,现在——他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吃吃喝喝,将之前减下去的肉明目张胆地补回来了。

    罗布里知道,其实蔡姐是顾总请来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在水土不服的美国吃上一口家乡菜。

    然后罗布里就用自己的口水印,糊满了顾总英俊的脸。

    ……

    17日,顾总带着罗布里去了一个地方。

    “这是什么地方?”

    两人在洛杉矶的街头走了一会儿, 不知道走到了哪儿,但眼前出现了一座有些老旧的电影院。

    里面的设施也比较老旧,跟国内的影厅都差一大截。

    但有意思的是,售票的居然是个华人。

    “两张电影票。”

    顾总拿了票,带着罗布里走了进去。

    他们随便挑了场电影看,好莱坞电影都是一如既往的以动作冒险为主,罗布里翘着jiojio, 捧着大袋爆米花,和顾总一人一口分完了。

    “电影怎么样?”

    “好莱坞一贯的尿性, 不用脑子思考的电影, 只需要愉悦眼睛就行了。”罗布里评价道:“好莱坞是一艘巨舰, 它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从筹拍、挑选演员到制片,再到院线上映,每一步都无可挑剔,就像一个工艺品,不可否认中国电影虽然现在百花齐放,也有自己的风格,但要追赶的地方还是太多。”

    好莱坞最不缺的就是匠人导演,好莱坞的剧本最著名的就是分段理论,什么地方必须有高、潮,都是很清楚的,而这套理论就是好莱坞多年市场检验出来的结果,按照这套理论拍出来的电影,情节紧凑,质量工整,都可以挠到观众的痒处。

    而中国最缺的就是匠人导演,因为中国电影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受到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追求创作中的艺术,反对商业化,导致导演都不喜欢商业片,就喜欢艺术片,认为商业片没艺术,而他们自己拍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娱自乐,根本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就是王茵梦在《演员》综艺中提到的,她是个导演,她要倾听群众的声音的原因。

    中国的导演,太喜欢自娱自乐了。

    根本不考虑观众,不考虑市场。

    所以中国电影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在湾湾电影和法国电影的相继倒闭之后——这两个地方的电影就是纯粹的追求艺术,排斥商业,中国电影才在顾总这样一批真正本土所培养的电影人的带领下,努力学习和追赶西方。

    顾总所倡导的东西就这么简单,但却用了很多年去实现。

    纠正一代人两代人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

    光追求艺术,电影市场无法繁荣,最后一定会被好莱坞的巨舰一头撞死。

    光追求商业也不行,创作者不思考,就跟爆米花一样,没有深度,食之无味。

    当一部电影同时具备两种属性的时候,这部电影,才是真正的好电影,才是中国电影需要推广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