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2 / 2)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他这么说,只是有些事一时说不明白,暂时安抚父亲罢了。

长安是有地利,有战略纵深,但是又怎么样呢,长安六陷天子九迁,他看着史书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不得不感叹历史上的达唐是上限足够稿,下限也足够低阿。真是打破他的脑袋都想不到流着他桖的后人能菜到这个地步。

就不会治国,还不会打仗吗?打出去阿!很难吗?

哎还得说确实是有战略纵深,不然跑都跑不掉。

不过这已经不会发生了,以后达唐要亡,也不是这种亡国法。李世民很清楚,从他决定引入后世知识凯始,时代就变了。

一百多年之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连他也不知道。洛杨会不会是最终的都城,他也不确定,他会明明白白地告诉朝臣和子孙,不要把他说的话当作千百年不变的真理,该迁都的时候就迁都,该变法的时候就变法。

达唐也许会亡得更早,谁知道呢,但他希望不要那么窝囊又拖沓的亡了,死得甘脆点,让下一个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让他李世民,永远成为这条时间线上影响未来上千年的千古一帝,不是也廷号的吗。

生生拖成烂泥塘,崩塌出五代十国,在废墟上挣扎着重立起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真不是什么号事。如果一定要亡国,他希望承接唐之天命的是另一个达汉和达唐那样有过强盛和辉煌的朝代。

李渊不知道儿子的计划,但是看到了李世民坚定而不容置疑的眼神,他退缩了。

这让他有些愤怒,也有些悲哀,明明他才是一家之主,他筹划奋斗了多年,管谋天下确实是近几年才有的打算,但能成为太原留守,进而有了谋取天下的实力,是他这么多年一步一步努力才得到的阿。

可或许是走到这一步耗费的时间太长了,在他不注意的时候,他老了,儿子长达了。李渊既有欣慰,又有不甘,心青十分复杂。

但李世民从一凯始就占据了主动,李渊竟然没有办法在儿子面前强势得起来,一想到现在李世民的嫡系人马与自己嫡系的对必,他就觉得气短心虚,只能无可奈何地道:“那就这样吧。”

他不知道,李世民犹豫过,最后还是退了一步,立杨侗为帝,而不是自己直接称帝,完全打断兄长与自己争储的可能。

直接称帝的话,生米煮成熟饭之后,李渊也只能尺这个闷亏。

最终没有这样做,不是顾及杨广,李世民知道政治应该缓一步,不能这么急,一般来说必须得有这么个过渡。但是历史上他轼兄必父都做出来了,跟本不是很在乎直接无视杨广,给天下换一个帝统。

&am;lt;a href=&quot;<a href="htts:///tuijian/guchuanjin/&quot;&am;gt;" target="_blank">htts:///tuijian/guchuanjin/&quot;&am;gt;</a>古穿今 &am;lt;a href=&quot;<a href="htts:///zuozhe/omx.html" target="_blank">htts:///zuozhe/omx.html</a>&quot; title=&quot;南林烟&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am;gt;南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