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1 / 1)

不言而谕 红赝 1024 字 7个月前

小沈乐愿意说话了,虽然仅限于家中,可也像是突破了某种桎梏,比起之前来小家伙显得放松了许多,可依旧拘谨胆怯,见外人也容易害羞,这就显得他看起来有些粘人,不过也难怪,轮流被两个爸爸带出家门,总能见到不同的人,对他来说每一天好像都是全新的,但是他的小世界却一天一天在扩大,好像有光点慢慢渗透进去,一点一点驱散了他心里原有的那些灰暗和恐惧。

    又到了周末,小沈乐被带回了沈宅见沈奶奶。

    “叫太奶奶。”周言谕抱着小沈乐,来到奶奶跟前。

    沈奶奶早就知道两人领养了小沈乐的事,也知道小沈乐之前的情况,尽管如今被带过来的小家伙脸上逐渐有了肉乎乎的感觉,也不妨碍沈奶奶对小孩儿的心疼,更何况小家伙看起来还是瘦瘦小小的,脸上那点小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谁让他来到沈家时间还不够长,要将小家伙养胖养高,总还是需要一段时日的。

    “来,让太奶奶抱抱。”沈奶奶是喜欢小孩儿的,更别说小沈乐这般乖巧,周言谕等奶奶在沙发上坐下,才把小沈乐交到奶奶手里。

    “太奶奶。”小沈乐乖乖喊道。

    “乖!”沈奶奶笑得眯起了眼睛,她将一个小小的玉镯套在了小沈乐的手腕上说:“这个是平安镯,以前你的两个爸爸都戴过,你也戴上,可以保平安。”

    “谢谢太奶奶。”小家伙自从愿意说话后就收了不少礼物,在两位爸爸的教导下也从不忘了说“谢谢”,十分有礼貌,这样的孩子谁不喜爱,反正沈奶奶是喜欢的,她问了小沈乐好多问题,主要还是问他这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小沈乐和沈奶奶唧唧咕咕说了好多话,沈奶奶不愧是养娃能手,小沈乐自乐意开口后话从不多说,沈熹暗中琢磨可别是第二个周言谕,不过这会儿他完全放心了,沈奶奶循循善诱的,小沈乐倒豆子一样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都说了出来,包括认识了多少字,沈熹给他画的小树屋,周言谕做了哪些好吃的菜,得了多少礼物等等,有些说不出来的还用小手比划起来,大概正是因为面对这样一位慈爱的老奶奶,小孩儿对外竖起来的刺全都不自觉收了起来,再加上他很新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大爸对太奶奶居然也会撒娇,抱着奶奶一个劲喊,跟个小孩儿似的,看得小沈乐简直目瞪口呆。

    也是这一天,小沈乐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小爸也是被领养的,沈奶奶没对小家伙说太多,她让小沈乐以后有机会可以自己问两个爸爸,毕竟都是一家人,没什么需要避讳的,该让孩子知道的事都要让他知道,小家伙遭遇不比寻常,心思也比普通小孩儿敏感得多,与其藏着掖着小心翼翼地对待他,不如什么都敞在小孩儿面前。

    沈奶奶和小家伙聊得热乎,周言谕老规矩去厨房里帮雪姨打下手,沈熹最是无所事事,在一旁剥橘子,然后晃进厨房里,跟雪姨说话的时候顺便喂周言谕吃了几瓣,雪姨不小心瞥见抿唇笑,周言谕低头洗菜,耳根有些热,只觉得唇边留下的全是沈熹指腹上的橘子香。

    小家伙头一次吃到雪姨做的菜,隐约有些明白过来自家小爸做菜好吃似乎是跟雪姨学的,他在没人问话的时候通常是安安静静的,捧着饭碗乖乖吃饭,吃得也挺香,沈熹和周言谕一左一右坐在他边上,小家伙吃饭本来就安生,他们顶多就是看着,夹菜也是帮他把距离远的菜夹一点过来,小家伙一口饭,一口菜,再配一勺汤,吃得规规矩矩又好像有些忙碌的样子。

    小家伙不能吃太多,吃完就下了桌,被余管家带去看动画片,他待在客厅里,动画片看得并不专注,眼睛时不时抬起来瞄一眼餐厅,从他的角度刚好能瞄到周言谕的背影,总归这里是第一次来,沈宅的别墅又特别大,午餐时人却不多,空旷的客厅里就只有小家伙一个,也难怪他连喜欢的动画片也看不进去了。

    午睡起来后,小家伙在沈熹的带领下认识了伯爷爷、爷爷、奶奶、姑奶奶、大叔、二叔、哥哥、姐姐等全部的亲戚,那么多人那么大阵仗让小家伙脸都白了,尽管所有人都对他很亲切,不过小家伙实在胆小,险些又要缩回壳里。

    后来他全程粘着周言谕才觉得好一些,说话声音也大了点,虽然还是一害羞就躲到周言谕的身后,好半天才肯探出头来。

    哥哥和姐姐是大哥二哥的孩子,都比小家伙大,懂事得很,见小沈乐初来乍到还放不开,也不逗他,又看他那么黏周言谕,就特意找与周言谕相关的话题说给小孩儿听,说小叔叔很会讲故事,从秦汉史到近代史,就没有小叔叔不知道的,包括那些野史杂记,又说二叔画画特别牛,前者小沈乐还没领教,后者他听了特别想点头,那小树屋的图最终被沈熹夹在了他的童话书里,每天醒来他都要去瞅一眼,摸一摸,好像想通过这张画确定他身在新的家里,有对他好的两位爸爸,不用再有任何的担惊受怕。

    周言谕的月份比沈熹小一点,所以周言谕是小叔,沈熹是二叔,小家伙听哥哥和姐姐都说小叔叔特别会说故事,不禁抬起头看周言谕,乌溜溜的眼睛忽闪忽闪的,自从他被领养,每晚的睡前故事都是大爸说的,而且直到他睡着了小爸都还在书房里,听大爸说小爸忙着工作养家,他们都是被小爸养的。

    于是这天晚上睡前故事换成了周言谕来讲,而听故事的人也就多了一个,多的这个二十多年来作为旁听早就听了许多遍,然而他至今都还没有听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