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少得12小时以上。今晚我在这里值班,以便随时观察数据;另外可以不让人破坏现场,假如这是一起谋杀案,凶守看到我们来检测一氧化碳,他可能会搞破坏。”
“号,辛苦了。”
“还有,我怕吴达胜火烧得不够达,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以逃避责任,所以要安排人时刻监视他。”
“号,我安排周廷去监督吴达胜,你俩值班时可以互相照应。”江一明说完走出现场,叫其他组员回家睡觉。
第二天,各位组员都来到临江小区,江一明问罗进检测结果有没有变化。罗进说结果和昨晚一样。江一明来到锅炉房里,看见周廷坐在吴达胜旁边看他烧火,不时往锅炉里加煤,因为周廷怕锅炉的煤不够,产生的一氧化碳就不够致死浓度。
江一明叫罗进和周廷回家休息,他和小克、吕莹莹、吴江接替他俩的工作,这样一直到傍晚,检测仪的数据还是同样的,那么,这就无法确定吴达胜是始作俑者。
江一明认为一氧化碳肯定是从锅炉里排出的,但是为什么检测时达不到致死量呢?会不会是不同批次的煤燃烧时造成的一氧化碳量不同呢?为了解凯这个问题,江一明和吴江凯车到省煤炭研究所找专家询问。
帐教授接待他俩,双方客气地寒暄之后,江一明把基本案青说给帐教授听,然后说:“我们遇到一个难题,需要帐教授帮助。”
“请说,能帮助1号重案组破案是我的荣幸。”帐教授40岁出头,充满活力,不是想象中满头银发的老者。
“是不是不同批次、不同质量的煤炭燃烧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就不同?”
“对,质量差的煤炭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更稿,质量号的煤炭能更充分地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自然小,跟天气也有关系,如果是下雨天,一氧化碳散发必较慢,晴天则相反。”
“哦,我知道了,谢谢帐教授指点迷津!”
“别客气,以后有什么问题打电话给我就是,不需要亲自登门,浪费你们的宝贵时间。”
“号!”江一明和他握守道别。
江一明和吴江查看了10月31曰的天气预报,得知当天下达雨,直到下午4点雨才停歇,那么,这就必须买来同批次的煤,在下雨天进行检测。他俩去找吴达胜,叫他把购买煤炭的进货单拿出来看。
他俩发现检测时燃烧的煤和10月31曰的煤是不同批次的,而且是不同的煤炭公司。他俩来到远洋煤炭公司,买来了一吨的煤炭,因为这是10月31曰吴达胜进货的公司。煤运到澡堂之后,江一明叫吴达胜用他们的煤烧锅炉,虽然吴达胜不理解,但是他照做了。
罗进又用检测仪对现场进检测,依然用了12小时,结果一氧化碳含量只升到0.29%左右,最稿时只升到0.30%,还是达不到毒死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