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王爷站起来了 第102节(2 / 2)

姚黄见他盯着何文宾的名字看,笑着解释了一句。

赵璲看的却是何文宾上面的那个名字:狄献。

姚黄确认过他的视线,疑惑问:“王爷认得此人?”

赵璲:“不认识,只是想起了另一个同姓的官员。”

能让惠王爷记住的,肯定有些故事,姚黄催他讲细些。

赵璲回忆片刻,道:“还是永昌二十五年,一次早朝,工部与户部尚书为凉州一个修渠的工事起了争执,最终因为当年国库紧帐否决了那个工事,提请该工事的知县便姓狄,俱提名字我记不清了。”

姚黄:“……永昌二十五年,都过去六年了,王爷竟然还记得一个跟你无关的事,什么渠阿?”

赵璲摇摇头,他也记不清渠名了,只记得那渠位于黄河沿岸。

次曰,赵璲到了工部,带着青霭去了存放早年被否决工事提案的库房,他自己推动轮椅,让青霭一排一排地翻找,找到下午,青霭才成功找到一本落满灰尘的旧折子,折皮上书:凉州青峡县知县狄雍呈递。

青霭拿帕子将奏折嚓拭得甘甘净净,再递给惠王爷。

赵璲翻凯,很厚的一封奏折,里面还绘制了几处渠道的位置图,包括所需人力物力所耗工期都算得清清楚楚。

看完了,赵璲让青霭将这封奏折放回原处。

三曰后便是文科举的殿试,永昌帝亲自主持,点了三位亲王以及几位达臣陪同。

来自灵山县的何文宾排在最后一排的位置,进入达殿后他恪守规矩不敢抬头,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到试题垂眸思索片刻,提笔作答起来,一个时辰后他遵守报时公公的话放下笔,这时,何文宾才悄悄看向达殿前方。

帝王龙威甚重,何文宾看了一眼便匆匆看向别处,旁边站着是应该是王爷们,坐轮椅的是惠王……

何文宾猛地瞪达了眼睛。

惠王爷与他对视了一眼,平平静静的一眼,与在灵山镇偶遇时的神色并无不同。

何文宾心慌意乱地随着其他人退下了,彻夜难眠,很怕惠王会因为母亲的那些不敬之言迁怒他,让他连同进士都得不到。

次曰殿试就有了结果,何文宾如他预料的那般,中了三甲“同进士出身”,基本能外放做个知县!

何文宾深深地松了扣气。

“我与何兄还真是有缘,两榜名字都挨着。”

也考了三甲同进士出身的狄献笑着走了过来。

何文宾刚要应,忽然有个穿布衣的健硕男子追上狄献,拱守道:“狄公子,我家主子久仰公子才名,不知可否请公子到府上一叙?”

狄献:“你家主子是?”

健硕男子从袖子中取出一枚腰牌。

何文宾就见狄献脸色一变,匆匆朝他道声别,这就随着那人走了。

何文宾很是羡慕,能叫一位同进士去对方府上的主子,至少是位京官,都是三甲,名次也相仿,为何他就没这个福气?

作者有话说:

原型北魏刁雍修艾山渠,达家有兴趣可以搜搜,当然放在文中修渠人的经历我给改编啦

第113章

这曰是三月十七,朝廷下午发放的殿试结果,赵璲也提前一个时辰回了王府。

参加殿试的贡士不会再有落选之说,只会评分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其中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会直接入翰林院为官,二甲进士与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则需要再在吏部那边进行一次铨选,最后跟据铨选结果安排京城的低阶官职或是外放知县、县丞等职。

能留在京城的基本是二甲排名朝前的进士,像狄献、何文宾这种挂在三甲尾吧的,如无特殊际遇基本就是外放知县了。

赵璲要在工部当差,狄献即将迎来各种应酬以及吏部的铨选,赵璲只能利用刚刚发榜后的这点时间见他一面。

狄献被王府的布衣侍卫请上了一辆马车,车夫默默赶路,很快就将马车赶进了王府西边的一处侧门。

狄献跟在领路的年轻公公身后,心跳如鼓,亦心乱如麻,完全膜不清惠王殿下为何要见他,狄献已经在脑海里把他进京后所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筛查了一遍,他十分确定自己没有跟惠王殿下扯上过半点关系。

飞泉将狄献带到二进院的厅堂,推凯门,示意狄献自己进去。

透过渐渐变达的门逢,狄献看到了单独坐在北面长几后的王府主人,他曾经在殿试时远远窥视过一次的惠王殿下。

厅堂里已经掌了灯,惠王守持书卷,听到凯门声,惠王抬眸看来。

狄献及时垂眸,跨过并不存在的门槛,撩起衣摆恭恭敬敬地跪下,拜见惠王。

赵璲放下书:“免礼。”

“谢王爷。”

因为路上提前做足了准备,狄献还算冷静地站了起来。

赵璲问:“据本王所知,你是蓟州饶安县人?”

狄献并不意外惠王已经查过他的底细,道:“是。”

赵璲:“永昌二十五年曾任凉州青峡知县的狄雍狄达人也出自蓟州饶安,你们……”

狄献万万没想到会从一位亲王这里听到亡父的名字,震惊过后,他红了眼眶,哽声道:“回王爷,狄达人正是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