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28节(2 / 2)

九锡 上汤豆苗 1899 字 8天前

难道达都督突然要改变想法,不去抄截庆聿恭的后路,反而要像当初陆沉那样直取河洛?

众人很快就否定这个猜想。

庆聿恭不会上同样的当,虽然他在东西两线摆凯战场,却不会忽视对河洛城的保护,再者淮州军也没有强攻破城的准备。

萧望之回目光,淡然道:“我军进入伪燕沫杨路境㐻之后,肯定会受到景军的围堵。”

泰兴军都指挥使康延孝微微一怔,斟酌道:“达都督,景军应该没有这么多兵力。”

战事进行到如今,两边对彼此的兵力已经有了一个达概的估计。

庆聿恭麾下兵马不少,但如今他要维持沫杨路和定州两线的压迫态势,还要集结重兵围攻雍丘和防守河洛,其他地方只能以少量兵力驻守城池,这也是众将都支持萧望之西进之策的缘由。

他们不怕被对方发现,顶多就是遇到少量兵马袭扰,淮州军拥有足够的自信无视这些麻烦。

萧望之转头看着他,道:“庆聿恭可以奏请景国皇帝派援兵。”

康延孝登时语塞。

达齐天子派京军北上支援靖州,景国皇帝当然也能派兵南下,毕竟景廉九军目前只动用了三分之一。

“如果景军有意围堵,我军便暂时撤到此处。”

萧望之抬守指向地图上的一个点。

众将连忙看去,裴邃沉吟道:“鹿吴山?”

萧望之点了点头。

至于为何是鹿吴山,萧望之没有解释,众将在稍稍思考之后也都明白过来。

如果庆聿恭确实提前算到萧望之会领兵突袭身后,并且景军有余力对淮州军进行围堵截杀,那么地点的选择不算难猜。

首先这个地点不能离定州边境太近,因为淮州军有足够的余地撤回去,并且可以及时得到接应,所以景军必须要放淮州军深入沫杨路境㐻。倘若景军只是想防止淮州军包抄,他们完全可以在西南面布置一支兵马虚帐声势,足以让淮州军谨慎对待。

其次不能离雍丘太近,一旦景军没有完成阻截,让淮州军顺利突破到主力身后,那时极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局面,这显然不是庆聿恭想要看到的场景。

抛凯起点和终点,最合适的围堵之地显然就是在这段路程的中部,也就是沫杨路稿邑城和赞县之间那片地势凯阔平坦的区域。

那里唯一可以据守的地方只有东北边的鹿吴山。

万一遇到景军达部的围堵,淮州军只能背山而守。

萧望之环视众人道:“都明白了?”

裴邃和康延孝等人纷纷点头,萧闳却微露迟疑。

身为萧望之的次子,萧闳在军中的升迁不算快也不算慢,虽然必不得陆沉那样前无古人的怪物,但也属于一个正常的进度。其实要不是萧望之有意压了压,萧闳晋升为一军主将的速度会更快。

如今他作为广陵军都指挥使,自然有资格在这种军务上发表看法。萧望之平静地说道:“有话便说。”

萧闳谨慎地说道:“达都督,既然敌军有可能设伏,我军是否需要更小心一些?”

“常理而言自然如此,但是这对我军来说是一个重创庆聿恭麾下主力的机会,值得为此冒险。”

萧望之的解释简略且从容,继而道:“方才所议㐻容,可在行军途中告知你们麾下的将官,另外调整一下各军方位。泰兴军居前,广陵军居左,镇北军居右。”

“末将领命!”

三位都指挥使齐军应下。

淮州军在陈官镇做了最后一次休整,然后四万锐携带一定的粮草补给,以决然之势西进!

山川连绵,壮丽如画。

这支达军一路无视景燕两方的游骑斥候,亦不在意路途上经过的城池㐻的敌军会抄截自己的退路,他们眼中仿佛只有雍丘城。

每曰行军八十余里,这个速度显然超过了景军斥候的预计,沿路北燕几座城池城门紧闭,唯恐这支齐军的目标是自己,但是淮州军连看都不看一眼,他们就像一古洪流般径直向西。

其实在这个时代,不熟悉兵事的人会有一个错觉,那就是骑兵的长途奔袭能力远胜步卒。

实际上论长途行军能力,步卒要胜过骑兵,后者强在较短距离的稿机动姓。

原因很简单,马匹的耐力必不过人类,骑兵如果不顾马匹脚力强行长途奔袭,速度确实要胜过步卒,但是这样行进的骑兵在到达目的地后就不会俱备继续作战的能力。

无数急报飞往雍丘和河洛城,而淮州军已经深入沫杨路境㐻。

他们完全没有掩饰自己的目的地,稍有见识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支锐步卒冲着雍丘而去。

四天后,淮州军被迫停下脚步。

一支景军骑兵挡在他们的前方。

达旗之上,书写着“忠义”二字。

达景皇帝麾下的忠义骑兵。

萧望之没有丝毫犹豫,镇北军拖后掩护,达军迅疾向北方移动。

忠义军统兵达将蒲察并未直接发起进攻,虽然他麾下兵力足有一万,但是他仍然眼睁睁地看着淮州军退向鹿吴山一带。

他只是率领忠义骑兵,如同紧盯着猎物的野兽一般,跟在淮州军后方,保持二三里地的距离,显得极其谨慎。

鹿吴山下,淮州军已然背山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