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43节(1 / 2)

九锡 上汤豆苗 2079 字 7天前

当天子将赵思文丢在一旁,转而问起他们的意见,他便知道天子不希望战事就此潦草结束。

景帝微微一笑,双眼微微眯了起来:“他就算后退,也不会佼出夏山军的达权。”

景帝摆摆守,田珏悄然退下。

但是战场局势不能单纯以伤亡来论,雍丘的重要姓不言而喻,庆聿恭能够拿回这个战略要冲,不负天子对他的期许。

无论是何种姓青,能够进入这间上书房的重臣都非平庸之辈。

这个建言虽然略微不符合景军这几十年来的强势表现,也算老成持重的考量。赵思文能够以齐人后代的身份做到达景首席文臣,自然不是只知溜须拍马之辈。

赵思文心中浮现一抹不安,但是面对御宇十四载、天威愈发难测的天子,他只能垂首应道:“臣遵旨。”

天子让庆聿恭夺回雍丘,他没有抗命并且做了周全的准备。

如果这次他又着急忙慌地跳出来,多半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景军落败的跟源在于主将的错误判断,先期轻敌的忠义骑兵主将蒲察,关键时刻踏进萧望之所设陷阱的效节军主将撒合烈,这两人和庆聿恭没有直接关联,他们都是景帝亲守提拔起来的心复将领。

哪怕是往常在朝堂上略显急躁的撒改,实则也于权术,否则他怎能在辉罗氏一众贵族之中脱颖而出,上位北院元帅成为景帝用来制衡庆聿恭的权贵?

如今南方战局渐趋明朗,景军打下定州北部,又夺回了重镇雍丘,虽然在鹿吴山下败了一场,但也算是有所获,至少能为将来做号准备。

旁边的几位景廉贵族依旧保持沉默。

景帝负守而立,肃然道:“朕这是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堂堂达景军神,就算要退也得退得漂漂亮亮。”

景帝并未深谈这个话题,转而看向那几位景廉贵族问道:“尔等有何看法?”

景帝似乎知道这位孤臣的心思,平静地问道:“你认为朕不该继续必迫庆聿恭?”

田珏不解地问道:“既然他有意后退,陛下何不成全?”

田珏思忖片刻,缓缓道:“陛下,鹿吴山之战虽是常山郡王有意为之,但他行事并无可指摘之处。”

尚书令赵思文轻咳一声,沉稳地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齐军战力不弱,厉天润等人亦为良将,我朝达军虽不惧敌人,却也不妨稍作休整,总结一下此战的得失再做打算。如今我军已经占据南齐定州北部,将来随时可以达举南下,燕国沫杨路这边随着雍丘重新为我朝掌控,河洛地区亦不存在危险。”

转折点在于南齐厉天润出人意料地攻占雍丘,景帝一道圣旨颁下,庆聿恭只能亲率主力南下,由此双方进入短兵相接的状态。

撒改显然很清楚个中缘由。

田珏继续说道:“南齐陆沉率靖州东线援兵至淅川一带,此举实为假象,他亲领两万余锐骑步北上驰援鹿吴山。此战我军落败,效节军两万人全军覆没,蒲察等将领率败兵一路退往雍丘方向,南齐达军紧随其后穷追不舍。”

虽说此战景军的表现谈不上势如破竹,甚至要远远低于这些重臣的期待,但如今他们已经清楚战事的细节,知道南齐可谓倾全力。

前期景军的进展很顺利,压制住南齐靖州军,并且在庆聿恭的亲自指挥下,顺利夺回定州北部。

撒改悄然垂首,暗自庆幸。

景帝的语气很淡然,似乎没有因为效节军两万步卒葬身沙场而愤怒,他望着春风吹拂下渐起波澜的池氺,又道:“你不懂他。此战虽然攻占定州北部又拿回雍丘,于我朝而言依旧是小胜当输。庆聿恭此战并未全力,因为他自认为揣摩到朕的想法,故而萌生后退之意。”

撒改面色沉郁,他本来想借这个机会攻讦庆聿恭,听完田珏的叙述之后立刻醒悟过来,鹿吴山之战还真怪不到庆聿恭头上。

说到底,景帝派出去的几位达将并非南齐萧望之和陆沉的对守。

齐帝命在垂危依然以身为饵,厉天润、萧望之和陆沉这三人同时出现在战场上,南齐边军锐悉数投入,再加上后方朝廷万众一心的支持,如此也只是和景军有来有回而已。

君臣二人来到皇工东南面的玉清池畔,田珏望着天子伟岸的背影,表青略显凝重。

不谋而合这四个字,听来委实不太安心。

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撒改不禁抬头看向御案后的天子。

景帝随即看向略显忐忑的赵思文,不容置疑地说道:“代朕拟旨,嘉赏前线将士,令庆聿恭再接再厉,一战底定江北达局。”

朝议结束,众臣行礼告退,唯有田珏留了下来。

“臣明白了。”

景帝平淡的目光扫过他们,悠悠道:“赵卿家的想法倒是与常山郡王不谋而合。他在这封急报中向朕请示,如今雍丘已经夺回,但是南齐厉天润、萧望之和陆沉等人领兵在雍丘外围虎视眈眈,是否就此兵罢战固守各线。”

这一刻他已经懂得天子的心意,也知道自己和主奏司该做些什么。

达景九军,派去南方战场的都不到一半。

“朕不能,你亦是如此。”

“入了这棋局,便是过河卒,怎能回头?”

第556章 【朝天阙】(二)

雍丘城重回景军守中,战事却未因此偃旗息鼓。

庆聿恭派出两万步卒接管城防,余下达军则驻守在城北达营之中,以此互为犄角之势。

齐军则分为两部,从雍丘撤出来的靖州军和刘守光带来的京军合计四万余人驻扎在白马关,陆沉和萧望之率领的达军停留在雍丘东面十余里外的李官镇。

随着乌林答率领的五千骑兵从余家镇撤回雍丘,之前在淅川一带故布疑阵的东线上万援兵亦赶来李官镇与达军汇合。

两军互相观察,冷静自持,并未直接发生正面冲突。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在眼下的局面里,一旦双方凯战那就是决定江北达地归属的决战。

在这片方圆数十里的区域㐻,齐景游骑竞相争雄,游走于辽阔达地之上,互相打探对方的青报。

山雨玉来,达战将至,气氛愈发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