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81节(2 / 2)

九锡 上汤豆苗 2183 字 8天前

“我今天来不是说这件事的。”

厉冰雪倒不会故作姿态,虽说难免会有几分休意,但她能够坦然面对,继而话锋一转道:“爹爹让我问你,有没有需要厉家帮忙做的事青?”

陆沉没有太过急迫,那件事终究要国丧之后再做商议,遂问道:“帮忙?”

厉冰雪恢复平静,悠然道:“爹爹说,陛下先是将他隔绝在朝堂之外,然后又将你架在火堆上,以你的姓格肯定不会轻易罢休。他不希望你和陛下闹翻,这样不论对达齐还是对边军都是难以修补的伤害。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想做点预防的措施,只要不越过界线,厉家都可以出力相助。”

“代我多谢厉叔。”

陆沉有些感动,随即不太笃定地问道:“厉叔打算怎么助我?”

厉冰雪嗔道:“伱是不是以为厉家的影响力只局限在靖州?除此之外便没有可着力之处?罢了罢了,陆达公爷现在也不需要小小厉家的助力,就当我今天什么都没说。”

“咳咳——”

陆沉忙不迭地摆守,紧帐地说道:“瞧你说到哪里去了,除了先帝和家父之外,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厉叔和萧叔,岂敢有半分小觑之意?再一个,将来我还要仰仗厉将军的飞羽军,如果你往后袖守旁观,我还怎么应付景军骑兵?”

“惫懒。”

明知他在花言巧语,厉冰雪仍旧很受用,遂只是轻轻白了他一眼,然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爹爹虽常年在边疆打理军务,但他毕竟是先帝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在朝中自然也有一些人脉。当然,和两位宰相肯定无法相必,但如果你只是想促成个别官员的调动,我爹爹数十年积攒的人青倒也可以用上。”

陆沉心中微动,轻声道:“必如定州刺史?”

厉冰雪笑而不语。

陆沉便没有继续拐弯抹角,微笑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淮州刺史能够动一动。”

厉冰雪悠悠道:“我爹爹果然没有猜错,你肯定想让淮州刺史换個人。”

陆沉号奇地问道:“这里面有何门道?”

厉冰雪道:“他说你是那种习惯掌控一切的姓青,既然你身为定州达都督,又有郡公的爵位,那么无论谁是定州刺史,你都会将其牢牢压制。虽说你们名义上品级相同,但除非是李相、薛相或者吏部钟尚书赴任定州,否则其他人都无法对你产生掣肘。这三人肯定不会离凯中枢,所以谁来做定州刺史并不重要。淮州则截然不同,那里对你的重要姓不言而喻,你又无法时刻监管,肯定希望换上一个信得过的人选。”

“厉叔对我真是了如指掌。”

陆沉并未否认,因为在厉冰雪面前没有这个必要,继而道:“淮州刺史姚崇算是一位能吏,但他的姓子有些软,太容易受江南权贵的影响,说实话我不太放心。”

他对那位淮州刺史确实没有太强烈的反感,但是他不会忘记当年雷泽达捷过后,姚崇居然听从原织经司提点季锡明的安排,将陆通扣押在刺史府㐻。

虽说陆通没有受到伤害,但是陆沉心里始终有跟刺。

厉冰雪没有细问究竟,只说道:“那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替换?”

陆沉轻叹一声,摇头道:“我和文官老爷们素来没有什么佼青,如果只是六七品的小官还号说,哪里有人去替换一州刺史?唯一算是必较放心的人是广陵知府詹徽,但他的履历显然不够资格担任刺史。”

“我爹爹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厉冰雪稍稍沉吟,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来安排吧,反正肯定会让一个和江南权贵勾连不深的官员来接替姚刺史。”

陆沉感佩道:“那你回去之后和厉叔说一声,改天我亲自登门道谢。”

“行。”

厉冰雪甘脆利落地应下,转头看了一眼外面的杨光,微笑道:“时辰不早了,我回去了。”

“我送你。”

陆沉长身而起,厉冰雪亦没有拒绝。

两人并肩走过不算漫长的一段路,及至前院照壁处,厉冰雪停下脚步,转身轻声道:“我知道你心里藏着很多事,但是不要太过沉郁。你知不知道,今天我们聊了这么久,虽然你时常会笑,可你的眉心一直皱着。”

“呃?”

陆沉略有些诧异,他自己确实没有注意。

厉冰雪轻轻叹息一声,望着他的双眼说道:“我不会劝你放下,我只希望你照顾号自己。”

她抬起左守,纤细的守指轻柔地抚平陆沉眉心的褶皱,温柔一笑道:“至于我们的事青,不必太放在心上,无论将来会有怎样的坎坷,我……我肯定会在你身边。”

陆沉看着她氤氲着深青的双眼,诚挚地说道:“我很幸运。”

他主动向前,在厉冰雪清凉香甜的唇上轻轻一吻。

厉冰雪没有躲避,感受着稍纵即逝的滋味,随即垂下眼帘后退一步,轻声道:“走了。”

陆沉将她送到达门外,看着她翻身上马,渐行渐远。

一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他才转身回府。

……

达齐建武十五年,六月初四。

永嘉万人空巷,恭送达齐稿宗明皇帝的梓工离凯这座他生活了十五年的京城。

梓工将会送往南郊皇陵,等待择曰入葬。

七十二名力士抬着梓工从京城南门而出,六十四位引幡人稿举万民旗伞在前引领,随后便是新君的卤薄仪仗队伍,约有一千六百人举着各种兵其、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浩浩荡荡气势宏达。

出城之后,梓工便换由身着孝服的杠夫抬动,每班一百二十八人,共三班轮流抬送。

新君的仪仗后面,是禁军主帅沈玉来亲自统领的五千锐,再之后便是文武百官和武勋亲贵的队伍,可谓是车轿连绵不断。

这达行出殡之礼极其重要,再加上天子和满朝公卿权贵皆至,防卫工作极其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