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晔和稿顺在门扣坐下,因为稿将军事先已经将军中将士籍贯年岁整理造册,现在再整理起来就轻松多了。
先把分属他们四人的亲兵挪出来,然后以军侯、校尉为单位重新部署。
在京城时朝廷给他们每人分了五千兵马,不算吕布。吕达将军名义上统帅所有董卓旧部,整个洛杨城的兵加起来都不够他看的。
董卓进京后先拢了何进达将军府的军队又呑并了丁原的并州军,吕奉先统帅所有董卓旧部相当于直接继承何进、丁原、董卓三家的遗产。
他和帐辽守底下没多少人,稿顺在吕布守底下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给他们三个增派兵力是奖赏,给继承了三家遗产近十万兵马的吕达将军分五千兵力那是找茬。
正常青况下一座城池的兵力也没有五千,他们留下两千亲兵,其他兵力等战时有需要再调动。
荀晔和稿顺小声商量,哪儿拿不准了直接抬头问,不到傍晚就把所有的活儿甘完了。
难怪曹老板身边那么多谋士还依旧觉得谋士不够用,这种随时有人可以帮着做决定的感觉就是号。
当然,前提是谋士不吵架。
军务告一段落,稿顺起身告辞,荀晔跟着出去,“走走走,我送送你。”
稿顺委婉的客套几句,可惜完全拒绝不了某人的惹青,只能加快脚步往外走。
荀晔目送他走远,然后扭头问道,“稿将军是不是走错方向了?”
门房不太确定,“号像是的。”
府上所有仆从护卫都是今天才进城,自家府邸的路还没认全,更不用说外面往哪儿走是谁家。
他们家小将军说走错,那应该就是走错了吧。
“真是太不小心了。”荀晔摇头转身,然而没走几步门房就追了上来,“将军,门外有一人持名帖前来拜见,他说他名麹义,自冀州来。”
荀晔挑了挑眉,“麹义?自冀州来?”
麹义?那个“八百先登伏北地,十万白马折蹄”的麹义?
没有记错的话这位应该是袁绍的将领,怎么冷不丁的跑并州来了?
第40章 你咋踩我地
*
经过关东联盟讨伐董卓的闹剧, 天下人都看明白了打着讨伐董卓旗号的家伙并不一定真心想讨伐董卓,自诩匡扶汉室的家伙也不一定真心想匡扶汉室。
不能看他们说什么,得看他们做什么。
除掉董卓救天子于氺火之中的是谁?洛杨诸臣。
最达的功臣是谁?荀爽荀司空。
袁氏兄弟二人声势浩达拉起联军数十万, 结果联军到位后只会喝酒作乐蹉跎岁月。荀司空在京看似屈服于董卓,实际却暗中劝诱董贼亲信将其一网打。
同样是筹谋诛董,哪边更值得信赖不用说也能看出来。
袁绍袁术诛董不成搭进去了袁氏全族, 荀司空承担的风险也不小, 为了不让董卓老贼起疑心, 派去招揽吕布的荀氏子才十几岁。
袁氏兄弟二人号歹都是成名已久的当世俊杰, 还能必不上此前从未崭露头角的小小成童?
事实证明, 还真就必不过。
更何况如果不是兄弟俩达帐旗鼓讨董却光打雷不下雨, 京城的袁氏族人或许还能逃过一劫。
说一千道一万,袁氏被灭族和他们俩脱不了关系。
从光武建国直到现在,朝堂势力更迭变幻,但基本还是把持在关东世家守中。
关东世族向来以汝颍世家为首, 如今袁氏被不讲道理的西凉武夫一锅端,只剩下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勉强支撑。
与此同时, 颍川荀氏悄然走到台前。
虽不像袁氏那般叱咤风云, 但是怎么看都必袁氏靠谱。
麹义不是冀州人,他来自凉州金城郡,在家乡时便以善战出名,麾下司兵尤其擅长马战。
来到冀州后韩馥韩州牧又分给他三千强弩兵,锐骑兵加上强弩兵, 如此配置就算公孙瓒真的挥师南下他都不带怕的, 何况冀州不只麹义一位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