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那些简单但暴力的语言,是一种示范性的攻击,很快就引得跟风喷蜂拥而至。
再次,它们刻意模糊和混淆了“演技”和“人格”、“批评”和“侮辱”这两组概念之间的界限,引导大众产生一种思维定势:一个艺人的演技是可以被批评的,因此,这个艺人的人格也是可以被侮辱的。
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路人们每评论一次苏晋江的演技,苏晋江和他的粉丝就遭受一次连带侮辱。于是越来越多的路人便会被卷入争吵之中,路人与粉丝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
当上述三个因素都被铺垫到了足够的火候之时,“照片事件”就必定会成为引爆舆论的□□。
如果是在所有人都非常理智的情况下抛出“照片事件”,多数人都会看得出,这是捕风捉影。
然而现在的情形却是,粉丝焦虑值飙升,跟风喷的攻击性高涨,路人又被不断卷入其中,各方的矛盾持续升级。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照片事件”根本不可能得到理性的看待,只会火上浇油,变得越来越不可收拾。
而且,这个事件对于苏晋江最不利的地方在于,它很难被证伪。
凌晨,没有监控摄像头的街区,没有另外的目击者。
没人能证明照片中的人就是苏晋江,可是同样的,苏晋江也很难举出反证,证明照片中的人不是自己。
再加上两个PO主账号神秘消失,似乎是“被封口”,让整个事件更显得扑朔迷离。这么一来,即使苏晋江的公司发表声明进行澄清,看在公众眼里,也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没有强大的粉丝基础作为支撑,苏晋江想要闯过这一关,难上加难。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苏晋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培养不出硬核的真爱粉,最终沦为娱乐圈又一则“红不过三日”的笑谈。
透过袅袅的烟雾,白璞眼中的得色更浓。早些年,他就是这样整垮了一个事业刚刚进入上升期的艺人。具体手段不一样,但核心策略都是那三点要素。那时白璞自己也刚进入上升期,对方挡了他的路。
说来也巧,那个艺人的经纪人,好像就是现在苏晋江的经纪人,名字叫什么“万金油”的。同样的事情,他白璞无论重复做多少次,都会兴致盎然。
得知“照片事件”时,苏晋江正在尉檀家里。
那一晚的表白之后,两人以恋人的关系开始了交往。对外界暂时保密,以免双方有压力。
晚上没有戏份的时候,苏晋江就到尉檀家里约会。选择这个约会地点,也实属无奈。碍于艺人的身份,他们不太方便像普通的恋人一样去公共场所,再说尉檀也不怎么喜欢人多的地方。经过简短的商谈,两人一致认为,“宅约”最合适。
苏晋江每次都会买一枝玫瑰,送给尉檀。不多,就一枝。尉檀把花插在玻璃瓶里,放在东侧的窗台上,像是日出时掉下来的一小片胭脂色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