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2 / 2)

    这些将士也不过都十六七的年纪,对谭悠悠来说都还是大孩子, 跟现实中的卢之翰差不了多少。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少年还是少年,朝气不可灭,孩子气也掩盖不住。

    打打闹闹常有之,还会拉着谭悠悠一起打闹,酒醉后便瘫在地上,望着星空喊“娘亲”。

    谭悠悠的酒量不小,但喝得不多,看到满地小将士或半醉或清醒,又听见了熟悉的笛音。

    宋炼的笛音,她已很熟悉。

    但自从那次后,她再没与宋炼交流。

    笛音绕过军帐,唤醒沉睡的战马,谭悠悠从笛音中听到了更深的愁思。

    那天宋炼不认玉如念的事,谭悠悠在与将士们相处中,慢慢就明白过来。

    很多少年今天还在篝火前嬉戏打闹,还在说着以后回家要为母亲种地,要找个好媳妇儿,第二天可能就再也无法回还故里。

    对他们来说多一份牵挂,便是多一个弱点。只有心无所系,才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

    而远方对他们有所牵挂的人,许多也注定是场无疾而终的思念,不如就此斩断。

    谭悠悠不知不觉又走到了笛音所在之处。

    今夜月色朦胧,宋炼还是坐在帅帐之外,但这次手中的不是竹笛,而是一支玉笛。

    明日便要出征,出征前他才会奏响玉笛,一曲愁肠,但听花落,寄予乡思。

    或许每一次,都将会是他最后一次演奏这曲。

    长水之战,之前曼音坊的小厮说过,宋炼便是在长水河畔战死。

    那场战役也是陇岳之征的最后一站,最终获胜,从此边境无战事。

    但也正是在这场战役中,无数少年没能再看见胜利的军旗。

    就算知道结局,谭悠悠也无力改变。

    宋炼应是看见了她,但没有停下。

    谭悠悠也没有开口,忽然想到了什么,飞奔回刚才的篝火边。将剩下的牛、羊、兔、鹿、猪肉都拿出来。

    笛声传到这里,已经非常微弱。但正是这样微弱的声响,在谭悠悠耳中便如惊雷炸开。

    这是思乡的呜咽,是江南初雪后,落梅之声。

    玉笛谁家听落梅这道菜,本来是要用五种肉类,两两糅合,就能变换出二十五种不同的口味,正合五五梅花之数。

    但谭悠悠却没有时间再去排列组合,在军中,对思乡之人来说,最后一顿怎还会求其精细?

    菜刀飞快将红肉剁成肉泥,又混合淀粉和系统中拿出的蜂蜜,将所有肉都卷成长条,仿佛是玉笛之形。

    简易篝火的火候难以控制,不时有火尖蹿上来,炙烤这些肉条。肉条不断收紧,榨取出滋滋油脂,滴滴答答地落回炭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