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2)

时务新事 Your唯 1598 字 1个月前

佘郡主道:“还请陛下立刻解除善淩与大殿下的婚约,否则谢家上下都不得心安。陛下最知道谢家上下除了善淩这个讨债鬼,其他人有多安分守己,谨小慎微。今日之事实在是令人寝食难安,公爹他老人家听闻消息几欲昏厥。”

皇帝皱眉道:“如今还没结论就急吼吼地解除婚事,让旁人知道了,怎么看待谢家?”

佘郡主悲痛道:“顾不上了,陛下!甘蔗哪有两头甜?”

皇帝欲言又止,最终长叹一声气,摆摆手允了。总之是谢府自找的。

*

佘郡主带着解除婚约的旨意回了府,谢二婶马不停蹄带着这消息出了府,她抹着眼泪到处向贵妇人们诉苦和澄清:谢府并非有意忘恩负义,实在是怕了某府!你们也要体谅我们,可千~万~别到处去瞎说啊!我们也是不得已!

当天还未入夜,京城的达官显贵家已经都知道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当年之事给谢善淩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近日他遭受刺激,旧病发作,几欲死去,大皇子冲冠一怒为蓝颜,将潘成栋打成重伤,得罪了潘家。

皇上碍于失散多年终于复得的父子亲情,又念在大皇子是已故元配皇后唯一的血脉,不忍心严加惩戒。潘家气急,竟故态复萌,如同当年陷害谢善淩一般捏造罪名陷害大皇子!

大皇子是不是与白龙匪军勾结,这大家着实不清楚。听起来固然荒谬,可他流落民间十多年,听说还失过忆,若真是,那也说得通。

可谢善淩是不是真的勾结豲戎,这大家难道会不清楚吗?有些事儿不便摆到台面上说,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可在朝为官的哪会一点风声听不到?

之所以谢善淩一再惹是生非却仍旧在潘案之前一路高升,不是因为他祖父是谁他爹是谁,而是因为他在舞象之年,还未得功名官职的时候,便已立下奇功,将混入京城的豲戎探子顺藤摸瓜大清洗了一遍。

外界所说他和最受豲戎王器重的豲戎三王子将灵来往过密?那确实是来往过密。不来往过密虚与委蛇他怎么顺藤摸瓜?

那将灵当年扮作中原人,率领两百豲戎奸细深入京城,苦心谋划多年,别说大小官员的家宅中,就连皇宫大内都被他们埋了眼线。若没有及时揪出,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后来私奔……是不是有私情那说不清,奔是确实奔了,可跟着四皇子追去边塞的轻骑有三十人,人人皆是贵族子弟,回家都斩钉截铁地说他们赶到的时候谢善淩已经亲手了杀死将灵。

他们验过尸体,确是将灵没错。也不是做戏,那柄利剑自将灵左胸穿透,恐怕没人能如此还不死,除非那将灵是个妖怪。

谢善淩还坚持将尸体焚烧,生怕他死不透。

四皇子将谢善淩带回京城后,谢善淩先是被三司秘密会审,接着被东厂接去审,审来审去,结果一致:谢善淩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诓杀将灵,仅此而已。

谢老太师的孙子以身入局,和敌国王子关系暧昧,堪称一出美人计,实在是有失体面。

更何况,此事都怕细说,因为细说起来许多被将灵手下渗透的家族可就要大难临头了。

总而言之,这件事从哪方面说都实在不光彩,因而都默契地闭口不谈,便不为百姓所知了。

可不谈归不谈,大家心中都有数。明明潘家也知道,后来却拿此事做文章构陷谢善淩,煽动民情,满朝都为之侧目,却斟酌轻重并没有人仗义执言。

如今潘家又来这一招,大家的记忆纷纷复苏,不由得感慨万千,看待谢家的眼神岂止一个同情了得。

关于大皇子是否白龙匪军一事完全不再是谜案:这就是假的,说破天了也是潘家捏造的。什么证人,都是潘家买通的。

舆情如此,本就也第一反应这么怀疑的皇帝听旁人亦是这样想,更加坚定自己的推测,对潘家也是有些忍无可忍了。

他可以忍受潘家报复谢善淩而拱起那些事,却不能忍受他们报复顾妄笙。不是因为父子真情,而是因为顾妄笙是他的嫡子,潘家这么做,是蔑视皇权。 *

潘国梁很快也察觉到了事态不妙,他既是疑惑又是震惊,急忙询问是谁做这种蠢事!

他固然也心疼儿子,甚至恨不得将顾望笙千刀万剐,可理智告诉他顾望笙不是谢善淩,他只能忍。然而谁一时冲动干这糊涂事?!

可他问了一圈,没有一个人承认。

呵呵,事到如今,闯下这滔天大祸,当然不敢承认了!

他最终将狐疑的眼光投向自己的妻子与小舅子。可这两人无论他如何叱骂都依旧否认。

小舅子被迫跪在地上流着泪道:“姐夫,就算我真蠢到这个地步,可我怎么能串通上三皇子替我办事啊?!我也就能买通底下人啊!三皇子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