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子里的马,大部分都是长得溜光水滑乍一看特别漂亮但根骨品相算不得最好那一等的,来这个场子里看马的人除了寻常官员,更多的还是京城和各地往京城来的富户巨贾。
这些人手里有钱,说他们银子多得没处使一点都不夸张。
历朝历代向来重农轻商,虽然大清没有抑制商人科举,甚至还开了口子能让商人花银子捐官。但大清朝跟前朝相比,又多了旗人这么个比满朝文武还要稀罕的一群人。
本朝可不讲究什么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一套,在大清朝天下所有人都是万岁爷的奴才。往下又有皇子宗室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一层一层叠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在旗的比不在旗的尊贵,满八旗又比汉八旗蒙八旗地位高,就这还不算八旗下的包衣奴才,说是说奴才可有时候跟主子们亲近的,恰恰就是这些奴才。
这般把人硬划分了尊卑上下,八旗外正经读书科举考出来的进士举人还好说,那些捐官走偏门得了一官半职的,论起来还真不如高门大户里的奴才管家更体面。
现在十阿哥和一等公府突然开了个口子卖马,别说是活着的马,就是马肉马骨头也多的是人捧着银票上门来抢。
不是说花了银子就能拜到十阿哥门下,真要这么容易把十阿哥当什么了。
但眼看着京城街面上有头有脸的爷们,嘴里聊的身下骑的都是十福晋从蒙古弄来的好马,这玩意儿就从谁有谁稀罕,变成了谁没有谁矮一截的一种象征。
更何况现在攀不上十阿哥的高枝不要紧啊,谁还不图个以后呢。
反正他们平日里干什么买什么不花钱,添置一个外室有时候都得花不少,这会儿买匹马实在不算什么。家里知道了都得夸他们心里有正经事。
大马场的马一个月能出三五匹,听上去很少但一年下来就是三五十匹。外边最普通的马一匹八十两上下,从禾嘉手里出去的好马最低也没少于八百两的。
有时候一匹马好几个人看上争抢起来,那可就没上限了。四九城里这些纨绔爷们虽然也不着调,但亲口报出来的价还是鲜少有人反悔。
况且有人反悔也不怕,大马场入场门口会发牌子,牌子都是一对对的跟阿哥府里的对牌差不多,一个留在守门的奴才手里,一个给进场挑马的人。 叫价的时候待卖的马旁也会站着专门记录的人,想要叫了价又不要?那可是痴想妄想。反正自马场开张以来这些天,还没有一个人敢干这等掉价丢脸的事。
大马场占了庄子一大半,剩下一小半依着庄子后面的半拉山头再次一分为二,靠近山的一边是小马场,小马场里的马更好更难得,是留给宗室远亲和朝中勋贵大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