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圣驾不动,底下的人不能真就这么干等着啊。胤祐负责礼部,南巡这一路所有的仪仗规制到本地官员怎么接待,这都是要提前安排好的。
南巡不是闹着玩儿,沿途的官员都已经动起来了,再是皇帝,你说不去就不去了,沿途的官员和百姓是不是不会多想,这是皇上不好了还是朝廷出事了,到什么时候动摇民心的事都不能干。
再说了,回銮理由呢?太子病了?别逗了,这么偌大的江山,什么时候都不会因为一个人耽误了大事,储君也不行。
还有百姓和南边的学子,入关这么些年,南边的大儒学生不说个个都有反心,但不管过多少年根和老祖宗是忘不掉的,满汉一家亲这话说也就说了听也就听了,谁又能把这话当真。
也正因为如此,康熙这个当皇帝的才要一次又一次的下江南恩威并施,要真的死抱着所谓‘老祖宗’那一套,当年元朝怎么滚回的草原,大清就得怎么滚回关外去。
作为礼部的实际负责人,胤祐是必须上奏继续南巡的。甭管您老人家到底是因为什么心血来潮南巡吧,但出了门就不好这么回去了。
他是这么想的,等到康熙把几个伴驾的儿子召集到一起议事的时候也就这么说了,虽然措辞委婉许多,但意思就这个意思,听得康熙脸色铁青。
康熙看着站在底下儿子,想问一句你们就这么不把你们二哥当回事。知道你们心里都嘀咕太子的病是真是假,可圣驾在德州驻跸这么久,太子一直就没露面,难道就一点点儿兄弟情谊都没有。
都是当儿子的,胤俄抬眸偷瞄了一眼自家亲阿玛的脸色,就大概猜到了他的心思。心里虽纳闷这人怎么还年纪越大越矫情,还是不妨碍他往前一步站出来,“皇阿玛,儿臣以为还是早日回京为好。”
胤俄给的理由也很站得住脚,如今圣驾停在德州行宫肯定是安全的,前锋营侍卫处和亲军营一层套一层把行宫内外围了个严严实实。
可停留的时间越长,后续的宿卫和沿途的安全就越难保证。前朝的遗民和后代都还没死绝呢,别说什么螳臂当车鸡蛋碰石头的话,万一呢?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道理放在什么时候都讲得通,尤其胤俄还是从直郡王手里接来的半路差事,底下的官员将领虽没有一个敢在这个褃节上使绊子,但胤俄自己心里忍不住犯嘀咕啊。
一个提议继续南巡,一个觉着应该回京,两个同为永寿宫出来关系比同母兄弟还好的两人就这么杠上了。
虽没在康熙跟前争得脸红耳赤,但都被康熙找茬骂了一顿,总之人万岁爷是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把剪除索额图同党的气全撒在胤俄和胤祐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