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如此,那日松才总想要夺了原本属于禾嘉管着的那一摊子事,她想带着孩子住到盛京的郡王府里去。
但是又不愿意就这么走,思来想去她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替代禾嘉以前的那个位置,又能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比在草原上舒服,自己手里又还攥着权力。
这点小心思浅得就像一汪水,叫人一眼就能看透。乌尔锦噶喇普烦她,连带对她生的孩子也没多少耐心。
正好查苏的额娘又是最早陪在乌尔锦噶喇普身边的侧福晋,所以查苏在部落和乌尔锦噶喇普跟前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
如此一来,他就成了被康熙留在京城的异类,但不管是查苏还是乌尔锦噶喇普对此都很满意。
一来,留下的不止他们一家,查苏绝对不是皇上留在京城做人质的。国子监不是那么好进的地方,查苏能在里头多学些东西,以后回去说不得自己的爵位,真的能放心交给他。
二来查苏也觉得能在京城待几年是好事,自己现在手里有人有银子,当年禾嘉在盛京几年时间能干成那么多事,难道自己在京城就不能?
嫁出去的姑奶奶,再是自家的人也隔了一层。人家现在有丈夫有孩子,真到了要紧的时候一定是把贝勒府摆在前头。自己在京城能成事,又何必事事都受制于人。
查苏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乱响,乌尔锦噶喇普眼皮子没他那么浅,可架不住儿子毕竟是儿子,有了更放心的选择,他也不想让禾嘉重新往阿霸垓部里插手太深。
过完年,哪怕理藩院里边有人看着,留在京城的蒙古人进出行动也自由了许多。
都是蒙古王爷贝勒家的儿子,这一留在京城没个三五年是别想回去的。
皇上心里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还不好说,但往后留在京城点的这个孩子就成了各部在京城跟朝廷连接最要紧的线,以前那些出身地位那一套就不好使了。
各家都在想法子给家里的孩子在京城置办产业,宅子肯定是要的,不可能进了国子监还一直留在理藩院的院子里住着,也不可能一直住在国子监里头。
铺子要是有好的也得买两个,光留银子不行啊,都是在草原上长大的哪里比得过天子脚下这些纨绔人精。
银子这东西再多都容易被人骗了去,还是铺子吧,有铺子在手里到什么时候手头都从容些。再有就是得多留些侍卫和伺候的奴才下来,不够的还得派人送信回去,赶紧从部落里挑。
这里头桩桩件件都是要操心的事,要是有禾嘉或是胤俄出面就根本不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