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盛唐一只统 晴空之下 1683 字 1个月前

“啊,是要去拜个师傅。”

748点了点头。

这时候的薛大壮还没发展成那个油腻幞头胖子,眉清目秋的小少年,一本正经起来格外招人喜欢。

“婶子们莫管我,我坐会儿就走。”

一众嫂子婶娘们见他蹲在一旁不烦人,也就干起了手中的活计,说说笑笑间,村里的八卦讲了个遍。

748统生一大爱好就是吃瓜……啊不,收集情报。听的心满意足后,他拍拍屁股,走了。

“这小子,今天怪怪的!”

村西头谢二婶推了推薛大壮的堂嫂。

“大奎家的,你说他是不走邪了?我就说你二叔家房子盖的地方不好,那块儿离着坟圈子近啊……”

“呸呸,我们家风水好着呢!”

堂嫂金七娘翻了个白眼。

“咋还不让人学好了?!大壮最近……嗯,要浪子回头了。”

哈,浪子回头,是狗改不了吃屎吧。

村里的嫂子婶娘都在偷笑。

……人都往市集上溜达了,多半是馋了……

不得不说,桥东村的婶子们直觉还是很准的,此刻的748的确在正在集市上吃包子。

这玩意在开元年间叫毕罗,是一种烤制的包子,很受市井百姓的欢迎。

748吃完了毕罗也没走,又去德福酒楼要了一碟酱肉,用蒸饼卷了边走边吃,路过粥铺的时候还买了一碗粟米粥。

它发现丰岳县的本地人更喜欢面食,小小的市集竟然有七八家饼铺,蒸饼、胡饼、汤饼还有毕罗、甜糕之类的,小麦是这里的主粮,价格也比菽和黍更高。

任务要求一年后蝗灾时捐500石粮,但没规定品种。<a href=htts:///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一石等于53公斤,500石约为53000斤粮食,就算用较为便宜的黍和菽,5万多斤粮食也不是个小数目。

他那10亩地能出产一部分粮食,但和5万斤的目标相差太远,何况明年丰岳县有蝗灾,所以必须尽快搞钱买粮。

想了想,748的目光就落到了粮铺里堆积如山的豆子上。

嗯,豆子好,豆子好。

不但价格便宜,还很有搞头。

但是一摸腰间,空空瘪瘪的荷包限制了它的发挥。于是清俊少年抓了抓头。

看来还是得想别的办法,先赚出第一桶金再说啦。

第3章 半年回本,一年暴富!

集市不大,748一上午就走完了。

县里还有个小码头,挨着官河,直通海州,有不少渔船在此停靠。

不过虽然有船,但集市上却没有卖海味的商铺。 这可不是丰岳人不喜欢海鲜,而是渔船捕了鱼获在海州城就卖掉了。海州城是繁华的商港,南来北往的货船云集,给的价格也高,等船回到丰岳县,剩的都是人家看不上的边角料。

“你这是啥?卖吗?”

748问一户船家,他正从船里搬了几篓肉色的活物,胡乱堆在一起,还在不停地扭曲蠕动,看着有点吓人。

“卖,卖!”

船家见有人问价,忙不迭应声。

“这叫海肠子,煮一煮能当肉吃,味道可好了!小郎要是想要,这一篓我算你20文钱,如何?”

20文钱,着实太贵了。

748扒拉了一下心里的小算盘。

刚刚在粮铺它问了米价,粳米一斗11文,菽5文。海肠虽说营养价值不错,但那都是后世的研究,在开元年间大唐的有钱人可不吃这玩意,只有吃不起肉的贫民或者船家才把它端上饭桌。

“7文一篓,你这些我全要了,如何?”

748问船家。

船家大喜。

7文一篓还包圆,那有什么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