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前来宣旨的内侍。
那内侍想了想,倒也没瞒她。
“郯王殿下、宋王长子都有封赏,还赏了一个太常寺掌醢署的小吏……”
内侍记不得薛大壮的名字,但他听内侍省的同僚议论过,说这次太常寺出了个大风头,便留了一点心,但也不多。
太常寺?掌醢署?
刘华妃一下子便想到儿子心中经常提到的那位薛大壮薛三郎。打从李嗣直去海州后,张说父子没见他说起过,倒是这个薛大壮……儿子送来的每封信上都会提到。
只听那内侍一脸艳羡地道。
“听说那小吏运气甚好,刚做主醢不久便连跳两级。这次陛下赏他免铨选,授从九品,如今已经是正经出身的朝廷命官啦!”
第75章 鸡鸭灭蝗,没啥灾殃
从九品这个品级, 在长安城的达官贵人眼中,根本就是不值得一提的芝麻官。大唐在京文武官员九品以上可初一十五的大朝,五品以上的官员才需要每日朝参。所以748虽然连越两级,但它依旧没有上朝议政的资格。
但它今天也就是候朝值房里的顶流, 除了像太原郡公这样准备找它卖酒的潜在客户, 它流星箭一样的升官速度,同样引发了不少人的质疑。
“陛下直接免了那薛三的铨选。”
给事中齐澣压低了声音对姚崇说道。
流外铨是大唐除科举之外的另一种选官制度, 流外官可以经考试入流成为正式品官, 也是朝廷下级官员的主要来源。
按照常规流程, 六品以下文官系统的官职授任,大都需要经由吏部常调铨选。首先要集中考试,要看他的文章写的是否言之有物, 字迹是否优美整齐;然后再通过面试,看选官的形貌和口才。如果这四个标准全部合格, 吏部会综合参考选官的资历和政绩进行授官。
但海州的这个薛三,他是完全颠覆了流外铨的流程。全程吏部除了制式化地发公文, 一个人影都没见到, 更别说让人来长安栓选了。
“陛下有点太随心所欲了,听说那人还是河东薛氏的出身!”
姚崇轻哼了一声。
“河东薛又怎样, 薛崇简都改成李崇简了,除了薛讷,薛家在朝中还有人吗?可见陛下还是心有芥蒂的。”
他顿了顿, 又道。
“君不见陛下这升这薛三的品级,但却始终不另授他官位,到现在还是个掌醢署主醢吗?”
齐澣一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