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也有哨兵,可自从苏元春下台后,这些对苏元春抱有同情心里的清兵开始消极怠工,久疏于训练,早就扔下了把式,夜里只顾着呼呼大睡,不到日上三竿不带醒的。
苏元春是谁?
1885年中法战争,清廷丧失了越南。
镇南关便成为抵挡法国殖民势力的一道重要关隘。
广西籍名将苏元春,开始经营镇南关,在中越边境防线,筑了160多座炮台,加强109处隘口、66个关卡的防御能力。
短短时间里,就把镇南关打造成了重要的西南屏障。
后来被清廷以“纵兵殃民,缺额扣响”为名,将苏元春下狱问罪。
于是立即军心动摇。
苏元春经营了十八年镇南关,如今已经变的异常松懈。
双喜和王隆两人先将所有的枪都上膛,然后掏出了刺刀握在手里,悄悄的摸了过去。
等接近那个哨兵时,王隆刚想动手,就见对方忽然睁开了眼睛……
第536章 抗清名将慈禧
不等王隆动手,那清兵就说:“好汉饶命……”
面对鹿岗镇百炼精钢打造的刺刀,清兵直接认怂投降。
王隆就没下去手,皱眉说:“别出声,不然死。”
清兵一听,竟然不是边境那边的人如释重负。
双喜见了哭笑不得:“别说话,俺们是来造反的,你带路,一会儿就喊投降不死。”
清兵懵逼。
造反的人,通常称自己为义军,或者反清复明,或者是现在的革命军。
唯独双喜,开口闭口造反。
“好好好,我一定配合。”清兵点头如捣蒜。“很多人都不想给大清卖命了。”
这倒是实话。
自从苏元春下狱后,巡防军对清廷不满的大有人在。
双喜却不轻信于人:“待会你瞪大眼睛,看俺们的手段,就知道不配合的下场了。”
清兵带路,两人紧随其后。
前面有六个抱着步枪睡觉的清兵,王隆自告奋勇:“双喜哥,俺上,把他们全解决了。”
带路的清兵却说:“不,二位好汉爷,这几位曾经都是苏老将军的亲信,他们杀不得啊,让我来劝劝。”
双喜想了一下,给王隆打了个颜色。
两人一左一右,将清兵架在当中朝那边走去。
两人拿着上膛的马牌撸子,对准了清兵的脑袋,只要事有不谐,双人双枪,同时可击杀四人,剩余两人也翻不起太大浪花。 清兵先堵住一人的嘴,将他摇醒。
那人挣扎,清兵:“是我,不要喊,我说你听,同意就点头。”
那人点了点头。
清兵说:“这两位好汉爷是造反的起义军,我们跟他们一起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