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法师 第1459节(1 / 2)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1405 字 1个月前

吴香凝的议案,一听就是她自己写的,没什么文化,通篇大白话,罗里吧嗦,但真情流露。

后面还讲了两个牧民因为土地被放垦活不下去,在迁徙路上被狼群吃掉的真实小故事,引起现场一片唏嘘。

这次,姚佳罕见的提前给了众人一点考虑的时间。

时间是十分钟。

十分钟后,姚佳敲击麦克风静场,说:“现在,同意的请举手。”

同意的占3/5。

姚佳毫不犹豫的宣布:“此条议案通过。”

全场沸腾。

前面的议案还好说。

但放垦和牧场,代表了汉、旗两个对立阵营。

汉人想要得到耕地,清廷想要靠放垦来赚钱,而对胪滨府而言,放垦虽然免费,但种地方面的税收也十分可观。

也就是说,无论对汉人、对清廷、对胪滨府而言,放垦都是有利的,退耕还牧肯定是没好处的。

可姚佳竟然痛快的通过了这条议案。

他可是官货局总办,他对放垦是有话语权的。

连在场的记者都坐不住了,纷纷起身,满脸不可思议。

他们用极低极低的声音彼此嘀咕:“看着吧,赵传薪必然不同意。”

“是的,他同意他就是傻子。”

胪滨府咨议局开创之初,所有人便都知道知府有一票否决权。

大家都在等赵传薪启用那一票否决权呢。

呵呵,这次赵知府肯定急了。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府衙……

第977章 你多大个毛肚?

就目前来看,赵传薪当权的胪滨府,汉、旗两民和谐共处,但凡有矛盾,立即通过战争等方式转移。

赵传薪所提议案,废除逃旗法,建技校,也算一种转移矛盾方式。

张寿增亲自带来退耕还牧的消息。

他为吴香凝开脱:“大人,这位吴小姐,言辞恳切,倒也并非想与府衙对着干。”

赵传薪翻看着桌子上的图纸,这些都是胪滨府今年的基建计划。

不是这时代没人才,是时代限制,错误的规划,会给未来带来很大局限性。

譬如街道。

赵传薪非要建20多米的主路,为啥? 一条车道,2.5米宽,同向3条,反向3条,6条宽窄的马路15米宽,也并不算宽绰。

赵传薪以前去沿海的开发区,人家是10排的马路,10排的沿海高速,效率杠杠滴。

即便如此,偶尔也会堵车,但堵车的时候很少。

现在没汽车,不代表未来没有。

现在不规划好,两边盖上建筑,未来再改,需要花费的财力、精力那就多了。

与其那会儿给高额赔偿金,还不如现在一步到位,少走许多弯路。

6条路,外侧还有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外还有人行道。

人行道外,赵传薪准备上很宽的绿化带。

总之,尽可能的多占地,如果未来需要扩建,立即能上10排并排大马路。

赵传薪对胪滨府有许多前瞻性设计,对呼伦城也是一样。

他很讨厌每年都要挖井盖翻修,每年将路抠掉重新铺。

这么干的原理他也懂,因为只有基建能拨款,地方衙门千方百计用这种方法抠钱。

至于对交通的恶劣影响,对百姓是否便捷,是否有利于经济,没人管那些。

赵传薪打算在胪滨府地区,从根源上杜绝这些事情。人家基建好的国家,也没看到有什么弊端。

在审查财政时,若发现谁要是那么干,直接在那人政绩档案中记上一笔——庸碌,无能。

根据赵传薪在墨西哥的见闻。

如果哪天,胪滨府地区自上而下,只出现一种声音——歌功颂德。

并且不允许有杂音出现。

赵传薪就会知道胪滨府地区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