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总是越说越长,从胡大妈嘴里知道,原来这院子里的三家人都是低保户。
谭立鹏之所以在这院里趾高气扬就是因为他当了个业务员,在这个院子里收入最高。
“咱们也没工作,要不也申请个低保,以后这个大院就叫低保大院吧?”胖子问房冬。
“傻小子,年纪轻轻的就想这事?”胡大妈问。
“妈,这你也信?喜子故意说的。”秀秀忙解释道。
房冬此时却在想另外一件事,既然秀秀那么肯定地表示不会离开,那自己现在的基本班底算是稳定了,经过这段时间的锤炼,几个大小伙子虽说身手不及秀秀利索,但也算熟练工了。
马小龙在自家车行的事情不算多,于光南利用倒班时间来帮忙,这俩人合起来可算一个劳力,这样算来,就是四个整人工。
人力还是有富余的,高峰期时也不过要三个人就足够,一人开票,两人操锅,地方太小,再多一个人不仅施展不开,还互相碍事。
也许,是该考虑向前迈一步的时候了。
不过房冬并没想在老邓这里再租一个档口,麻辣开会现在业务稳定,在各百货大楼的服务员中也有了一点小知名度,应该去别的小吃城再开一个档口,或者考虑就在安百商业圈里租个底店。
有这个自信,除了业务上的小成绩外,还有吴放放这个坚强的资金后盾。
搞来搞去,还得靠人家吴放放,不过这不能算傍她吧,她啥活儿也不干,专门负责指手划脚一些没用的事,来了还得人伺候,不出资金哥几个要她干啥?
不过这费用可得好好算一算,底店费用巨大,需要一次性出血,租档口则是被小吃城老板一天不漏的小口吸血。
做生意的都爱往闹市钻,但费用高得离谱,不光是房租高,各项零七碎八的费用都高,加起来就是一笔可怕的支出。
听老邓说过,想租外面底店做餐饮的,想挣钱只有一条,必须得火。
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买卖还可以的,只要算不上火爆,都挣了不钱。
安百商业圈上百个餐饮店,能开到十年以上的只有两三家,店主像走马灯似的轮换,赔倒一批再来一批,前赴后继。
老邓的结论也很有意思,只要你有做餐饮的决心和不怕死的精神,那就来安百商业圈吧,死的时候有很多人陪着,一点也不寂寞。
虽然老邓说这话的意思是想说,来他的小吃城干才是最正确的,就算买卖不好也赔不了几个钱,但房冬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