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1 / 2)

“爸爸,我要和他学音乐,爸爸!”

    六岁,贺缘声就仗着自己的无赖与蛮横,成为了冯元名下的徒弟。

    哪怕他没有天赋,对二胡也只是叶公好龙,冯元庆也收下了他。

    他拿不稳琴筒,也奏不出天地海洋,在西方音乐盛行的美国,不可能成为一位二胡演奏者。

    但是,冯元庆待他依然如同徒弟。

    悉心教导他关于中国乐律的一切。

    五音十二律,宫商角徵羽。

    燕乐二十八,上尺工凡六五乙。

    贺缘声只会在二胡上拉响最简单的连音,也不妨碍冯元庆耐心的说道:“只要你懂乐理,就能懂音乐。二胡拉得好不好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从音乐里感受快乐。”

    他确实很快乐。

    跟随冯元庆捣鼓二胡,敲响希声的每一次学习,他都很快乐。

    这样的快乐,持续到他十五岁那年。

    冯元庆说:“学校需要老师,我得回去了。”

    那时候,贺缘声以为,编钟很快就能找齐,很快就能送回中国。

    于是,他就站在编钟身边发誓:“师父,它就是我的哥哥,我的师兄。等我把它找齐了,就和它一起回中国找你!”

    冯元庆听了,笑容灿烂。

    “既然它是你哥哥,就该有一个和你相似的名字。”

    他沉吟片刻,看着那套残缺的编钟,给了它一个像极了缘声的名字——

    希声。

    他说:“这是中国一本古老的《道德经》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你叫缘声,是我们在美国相遇,缘分的声音;它叫希声,就是我们共同希望的声音。”

    贺缘声永远记得冯元庆的笑容,还有他认真的语气。

    他说:“你和希声,都是我的家人,我回到中国也会一直惦记着你们。”

    贺缘声记得他的许多话,也记得希声有三十六件钟。

    他想,三十六件钟,就该有三十六个“声”。

    他盼望着万里之外,冯元庆寄来的信件声音。

    盼望着朋友们传来,希声钟体出没线索的声音。

    更盼望着相隔海洋大陆,与冯元庆重新相聚团圆的声音。

    后来,他有了明声、涓声。

    师父有了辉声。

    他们相聚在一起,又有了逢声、聚声。

    可是,他再也听不到最想听的声音了。

    “贺先生。”

    书房门被轻轻敲响,谢会长终于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