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 / 2)

华服之下 山间人 1505 字 1天前

第43章 信赖 孤没弄错的话,你们两个应当已相……

东宫前庭衙署中, 萧元琮才看完许州送来的战报。

下辖九县,被叛军围困八县,如今萧琰已经带着不到三千折冲府兵, 从两万余隐于山林的叛军手中抢回六县,如此势如破竹, 余下两县定也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了, 毕竟,叛军降的降, 散的散,死的死,照报中算, 当只余下不到两千人了。

他靠的正是一招“无中生有”。

用纯然子虚乌有的“大批军饷”引诱叛军上当出山, 每至其察觉自己上当, 怀疑军饷存在时, 又以两三车粮草与十余车草石伪装,教叛军抢走一车半石,教他们信以为真, 再度上钩。

如此反复散会, 已将其彻底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样的法子,听得圣上在大朝会上抚掌大笑,直赞“吾儿有治军之才”。

萧元琮放下手中的详细战报,嘴角浮现出隐隐笑意。

这倒的确符合二弟的一贯行事, 他从来就是个我行我素之人,谁也不知他下一步到底要做什么。

父皇说的不错,萧琰有治军之才,若身为臣子, 抑或逢乱世,兴许能流芳千古。

可惜不能为他所用。

他慢慢收敛笑意,看一眼墙边的漏刻,起身往里屋去。

这是平日处理公务、听各部官员们议论政事的地方,里头设了供他进膳、小憩之所。

已近午时,随侍的内监见状,赶紧上前问是不是要传午膳。

萧元琮摆手:“靳昭呢,来了没有?”

内监摇头:“还不曾瞧见中郎将入宫,不过先前递的帖子说是午时二刻前后来拜见,想必错不了。”

中郎将素来言出必行,说好的时辰,鲜少耽误。

“那便等他过来,再一道用午膳吧。”萧元琮淡淡道。

内监替他奉上铜盆与巾帕,伺候他净手,笑说:“殿下待中郎将真是体贴关怀,中郎将才回京拜见,便赐午膳。”

“他是孤最信赖的人之一,孤自然对他推心置腹。”

-

怀远坊的宅院中,殷大娘才将云英和靳昭两个迎进去。

“想不到你们二人一道回来了!”老人家笑得脸皮皱成一团,抱着孩子来到云英身边,“昭儿才回来,歇息都来不及,换了衣裳便又出去了,说是要赶紧往宫里递信去,想不到遇到了穆娘子,老妇方才还想,娘子怎么还未来,没想到就被昭儿遇上,一道回来了!”

云英一进来,全副心神便都在儿子身上,待从殷大娘怀里抱过来,凑到面前亲了好几下,方觉满意。

“今日宫中还有些事,奴出来时,被绊住了脚,这才晚了些,教大娘久等了。”

她说着,就着靳昭手上替她拎的小包袱,取出送给殷大娘的点心、针线,哄得老人家又是谢,又是笑的。 靳昭闻言也朝殷大娘看去,这一月他也几乎不在家中,尚未来得及问他们在家中情况如何。

“倒是来过两个下人,要阿猊去给那武家的郎君戴孝呢!”提起这件事,殷大娘面上的喜色淡了些,“被老身挡回去了,他们家那深宅大院,进去了哪还出得来?好在这附近住了两户昭儿营里的同僚,他们不敢如何,便回去了,后来没再来过。”

说完,她忽然又觉不对,忙看云英:“那武家郎君到底是阿猊的生父,若论人伦,的确应当要这唯一的血脉认回去……娘子,是老身自作主张了!”

不认生身父亲有违人伦孝道,一旦被有心之人告去官衙,恐会获罪。大周重礼法,按照律例,若真被判有违孝道,轻则笞杖,重则以谋反论,收监、流放的都有。

云英低头看着一脸开心的阿猊,沉默片刻,说:“没事儿,多谢大娘,那样的人家,去了反而要被扒一层皮,还是留在这儿的好。”

殷大娘闻言又拿自己那双不太灵光的眼多瞧了瞧,见她似乎没有异色,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