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2 / 2)

    太和殿那边,确实已经退了早朝。

    但是只有亲历的朝臣们才知道,这一次的早朝,简直硝烟四起。

    御史大夫程残阳上奏参了大理寺一本,如今人尽皆知,程子励横死在大理寺狱中,而且给先斩后奏地开了膛。

    虽然说程子励入狱,朝中几乎有一半的有点幸灾乐祸,毕竟御史台所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朝臣被御史台弹劾过,他们乐得程残阳吃瘪。

    可是程子励就这么毫无预兆突然地死了……这件事着实让人心里一惊。

    毕竟朝臣们也都是有子女的,谁也不敢保证有朝一日,他们的子女会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给调查,但调查是一回事,还没查明白就死的如此离奇凄惨,那可是让大家伙儿一个个惶惶不安起来,有点兔死狐悲之感。

    皇帝也很吃了一惊,急忙询问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在昨晚上就给陶避寒派人从家里拉了出来,说明了一切情况,所以还算临阵不慌。

    当即就按照陶避寒的说法,一一回禀了皇帝。

    皇帝听后,觉着事出有因,还须进一步调查,但不管如何程子励毕竟是死了,他只能尽力地安抚了程残阳一番,又下旨,将负责看管审讯程子励的一干人等革职查办。

    这件事毕竟是东宫负责的,虽然程残阳半个字没有提过东宫,而只冲着大理寺,但皇帝还是转头看向旁边的太子,申饬了几句后,叫他另外选妥帖之人负责此案。

    赵仪瑄早在上朝的时候,就被赶进来的诸葛嵩告知了昨夜大理寺的种种,所以此刻也是心里有数,他并未多言,而是恳切应承。

    程残阳的脸面还是要顾及的,因为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事儿,这几乎事关所有朝臣。万一给大臣们留下个东宫肆意残杀的印象,自然得不偿失。

    退朝之后,皇帝特留了太子并豫王,他皱眉道:“这案子早先已经让你们两人协同料理了,如今却出了这种事,豫王,你干什么去了?”

    赵南瑭毫无辩解之言:“是儿臣失责,求父皇宽恕。”

    皇帝道:“你不要以为有太子在前头,你就不用参与了,该做事的时候且警醒些,但凡你们能够齐心协力,也不至于出现这种纰漏。”

    太子微微垂眸,一语不发。

    皇帝道:“程子励,朕是见过的,还算不错,没想到短短两年竟会如此……又落个遽然身死狱中的下场,情形凄惨,程残阳只这一个儿子,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别的不提,单看父子之间,岂不叫人叹惋?”

    他说着,格外看了太子一眼:“尤其是你,叫那些人办事再谨慎些!”

    赵仪瑄道:“儿臣遵旨。”

    皇帝想了想,说道:“叫你的人把程子励的尸身好生的……叫程府领回,他虽有罪,但死的如此也就罢了。只再去追查其他涉案之人、以及幕后谋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