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要了两个膳房的宫人,就劳母妃好好调教一番,待学好了规矩再放到千秋宫吧。”徐慨语气平淡,“手艺好与不好,都是其次。入口的东西,看重的是那颗忠心。”
话音刚落,便撩袍行礼告辞。
待亲儿子走出偏厢,顺嫔这才靠着椅背,长长地呼了口气。
她这种大喇喇性子的人,怎么生出了这样的儿子呀...
“采萍,当时阖宫就我一人生产,抱不错,对吧?”
顺嫔一声喟叹,赶忙让自个儿的贴身丫头起来,“人都走了,还跪啥跪!等他下次来,你自个儿去偏厢躲着吃茶,懒得见这活阎王!”
第三十五章 荸荠肉馅饼
仲秋初冬,天儿亮得越发晚了。
宽街上,行车的师傅、上朝的官宦、读书的廪生、当差的小吏尽数在人行走巷擦肩而过,器宇轩昂的马车、简单朴素的驴车、漆面红顶的轿子在中间的车道上有序前进。
游摊儿聚在车道与走巷边缘,两头生意都想做。
鳞次栉比的游摊从宽街自西向东,越来越密集。
卖米团子的、花糕的、豆汁儿的、焦圈儿的...都是日日可见的熟面孔。
其中,多了一位身量颀长、雪肤长眼的姑娘,素绢将头顶包住,襻膊将袖子绑在身后,露出两条白生生的胳膊,眼睛略长,眉峰如黛,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儿。
美人儿的游摊和旁人的不一样,旁人的摊儿上只有一只小臂长的红泥小炉生火加热,美人儿的摊儿里摆着两个大大的灶炉,里面闷着三层高的炭火,最上面用两寸厚的平底铁裆盖住灶火,游摊前,高高挂起两个字——“时鲜”。
若有好品评的文人墨客从旁而过,必赞一句“时鲜”二字颇有晋魏之风。
美人儿跟前还架起两层小竹篓,上面一色小巧的粗白瓷碗,下面两个个大大的粗瓷碗,全都盖上了干净洁白的薄纱。
只见美人儿从下层的粗瓷碗里揪出一小团泡发的几子,净手抹油后将几子在案板上三两下摊开成薄薄的面饼,再取出另一个粗瓷碗,就着一双长筷子搅匀后挑出拳头大的馅儿,放在面饼中间,又从面饼四周折起成团状,摁压成饼状后放在平底铁裆里煎炸。
热油“滋滋”作响,一会儿便飘散出充沛的油脂香。
铁裆上冒起诱人的白烟,有扛不住饿,生咽着口水的书生问价,“小娘子,这是煎的什么饼子?”
美人儿笑答,“荸荠肉馅饼,八文一个。”
说着便利落地给饼子翻了个面,待煎黄煎熟后,用竹夹子夹起,装进备好的麻纸袋里,递了上去。
饼子被送到了眼前。
八文一个...在游摊儿里算贵的。
不对,算特别贵的。
人一碗猪肉馅的馄饨这才卖六文钱。
书生看了眼麻纸袋,“哎哟”一声,“您拿纸来包饼,可真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