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白色的人影闪上来。
猫着腰在人群后面快速穿梭。
几秒后,盛耀紧贴着杜烨坐在了地上。
杜烨松了一口气,这才再次专注在比赛当中。
“boty”在德国举办。
但八强的国家代表队却没有德国。
德国人的严谨性格,似乎并不很适合他们在艺术性强的领域发展,据说差不多五年了,八强的比赛里,都没有出现过德国队。
但德国人依旧喜欢看这个节目。
或者该说,大众品牌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已经将“boty”做成了一个传统。必须在新年的这一天看一场街舞,用舞蹈的狂欢来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既然没有德国队,德国的观众也不讲究什么国家立场,完全以粉丝的心态观看比赛。
哪个舞团名气更大,哪个舞团实力更强,只要看爽了,通通鼓掌就是了。
所以,当主持人要求八强选手全部起立,并且为观众依次介绍这八强的时候,现场的掌声非常平均。
包括“fivelong”和“斯文托维特”这两个新人团队。
依旧响起了尖叫。
杜烨觉得德国观众素质挺高。
却不知道观众们对他们这两个新人团队印象深刻。
甚至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是新人,最终的分数绝对不仅只有这些。
大家又不是瞎子,谁跳的好,谁跳的差看不出来吗?
两个新人团队全部采用了“大地板齐舞”的方式,在旋起来的瞬间,视觉效果简直太棒了,很多人都念念不忘。
与之相比,老牌团队就真的有点过于平淡,墨守成规了。
而在这热闹的掌声里,没有人发现裁判席上的气氛有点微妙。
因为就在不久前,国际舞协协会的会长突然召集他们,进行了一个临时的视频会议。
会议只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会长在会议里只强调了两件事——“慎重公正地使用打分系统”,以及对“大地板齐舞”这个新出现的齐舞方式的认可和期待。
这样一来,视讯的目的就很清楚了。
会长显然有提携新人舞团的意思。
这样没问题吗?
除了尼克基德以外,其他人都有些忧虑。
裁判的倾向代表了未来这些世界级大舞团的发展方向。
一旦裁判制定了新的规则,就必须要持续地走下去,持续的给出指导意见,引导舞团按照分制编排舞蹈。
但很显然,“大地板齐舞”是一个竞技性高于艺术性的团队技巧,与老牌街舞有着很明显的冲突。
所以一旦提高“大地板齐舞”的分数,打压的就是所有的老舞团。
要知道,在世界舞协街舞协会的内部,几乎绝大部分的理事和管理人员,背后都有一两个舞团,全部都是老舞团。
动裁判规则,就相当于动了所有人的利益。
包括他们自己。
正是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裁判们不得不犹豫。
视讯结束的太匆忙,甚至不给他们探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