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2 / 2)

    镜头不断拉进,文字不断放大,仿佛文字之中有另外一个世界。

    这是一对新婚夫妇,洞房花烛,推杯换盏。

    新娘脸上言笑晏晏,丈夫眼中柔情满满。

    二人许下海誓山盟,这一刻“酒”又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见证。

    最后一个场景,则是酿酒师在试酒。

    从粮食的种植,到酵母的挑选,最后春去秋来、日升月落,终于得到了天地之间的馈赠!

    当酿酒工人,把酒坛开封的那一瞬间,每一个观众似乎都闻到了醇正的酒香!

    华国历史上,名酒、好酒何止百种!

    这一刻,全部通过特效的技术汇聚在同一个画面之中。

    这就是秦砚的第三支宣传片——《酒》。

    其实对于酒,大家态度都很微妙。

    华国历史之上,酒绝对不可可少。可问题是,对于酒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上瘾、浪费粮食、酒后犯错……

    酒虽然是一个文化符号,可并不是最完美无缺的符号。

    很多人都觉得秦砚选了“酒”这个主题稍微有一点的肤浅。

    既然要写要讲“酒”,那为什么就不直接讲“酒与诗歌”,这明显更能代表华国的历史。

    他们不知道的是,秦砚选择“酒”,同样是为了契合世界的主流审美。

    这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符号,而绝大部分的符号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的确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诗歌、文学、美术,它们才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可是不同民族之间,连文字都根本没有办法相互理解,如何让他们理解华国的诗歌呢?

    相反,像“酒”这种纯粹依靠味觉就能产生通感的符号,才能对视频观众们产生最为直接的吸引力。

    绝大多数的华国人,第一次看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文学作品,绝对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崇拜之情。

    但如果是看到西方的美食、美酒,身体却会出现相应的反应,无论是唾液还是胃液的分泌,都会让人产生向往的情绪。

    当《酒》的宣传片在西方公布后,立刻让西方产生了对于华国酒文化的兴趣。

    原来,华国也有好酒吗?

    试问哪个爱酒之人,不想多尝尝世界各国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