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1 / 2)

“有的时候,都不需要别人开口询问我,我也会主动给他们讲起这个故事。”

    “到了后来,他们都觉得我是现代版的祥林嫂了。”

    或许是因为回想起不愿意面对的过往,王长勇的声音也有一点点的颤抖:

    “《生于淤泥》主角原型,其实是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孩子,或者说是我以前教过无数类似孩子的缩影吧。”

    “我并不是他的班主任,只不过是教过他的政治课罢了。”

    王长勇短续断断的说起了一段往事,其实这个往事也很简单,大不了就是当年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穷到没有办法上学罢了。

    “那个时候国家刚刚实行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他才初三,家里就让他必须都退学。”

    “但这孩子是真的想读书,真的想学习,而且他也很聪明,年纪第一呢,能甩第二名十几分。”

    “不过他家里出了点事情,没有成年劳动力了。”

    “他疯狂地在学校里求老师,让老师给他想办法,说他想继续读书,读高中、考大学,想离开这个小小的县城。”

    “学校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他家里的父母是打死都不同意,觉得我们学校就是想赚钱。”

    “当时我们那儿九年义务教育根本就不强制,说着免费,但书本费依然照收。”[1]

    “家里让他回去种地,过几年就娶媳妇、生孩子。这就是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的,没有办法抵抗的惯性吧。”

    “我,真的没有办法啊。”

    说实话,王长勇在他的教育生涯之中,像这样的孩子没有看到过一百个,也有几十个了。

    习惯了,冷漠了,而且也无能为力。

    毕竟王长勇就是一所城镇中学的老师,从农村来读书的孩子不要太多。

    按照正常情况,再等两三年,王长勇就会彻底忘记这个人。

    如果说这个孩子当初为什么能够让王长勇记住,就是因为这个孩子是真的聪明,而且特别善良、特别开朗。

    哪怕王长勇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有那么多的学生,但是这个小孩子的成绩在王长勇所教过的学生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而且特别的懂事。

    真的特别有天赋一小孩儿。

    所在他退学之前,王长勇还专门找上他,和他聊了几句。

    “我还记得当时我给他说:只要你好好的努力奋斗,这个世界始终不会亏待你的,你一定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现在我还记得特清楚,他听了我的话之后,很认真地对我点了点头。”

    “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钱人,然后我还要会学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