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2 / 2)

    谢北杨,现在完全已经是主角“刘大力”了。

    农村的孩子就不爱美嘛,爱美。

    但刘大力完全没有这个条件。因为他每天早上5点过要起床喂鸡、打扫猪圈,还得挑水施肥。

    等忙完这一切之后,刘大力还得走接近一个小时,来到镇上上课。

    刘大力也想每天多睡一会儿,所以他选择把自己的头发剪得短短的。

    这样一来洗头就能节约两分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只是为了能够让生活继续下去,为了让自己还能去学校上学。

    至于刘大力的头发为什么像狗啃的一样,因为这是刘大力自己剪的。

    这些情节交代在电影之中都不会说,因为《生于淤泥》的主体部分全部在辍学之后。

    现在拍摄镜头只有最多几分钟,而且还是插叙、倒叙呈现,等电影上映恐怕也没有多少观众会发现这些细节。

    但剧组依旧做得尽善尽美,让一切都经得起推敲。

    农村贫苦孩子还留个最流行的刘海?抹上发胶?干农活的时候也不会乱?

    这不是糊弄观众吗?

    虽然是《生于淤泥》的第一场戏,就已经要求谢北杨展现出自己的演技。

    根据剧情,刘大力应该已经做了大量的体力劳动,而且只吃了半个玉米馒头,应该又累又饿。

    另外一方面刘大力又要流露出对于知识的向往,精神应该相当亢奋才对。

    这是一种十分矛盾的感觉,想要表演出来可不容易。

    看着镜头里的刘大力,秦砚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只能说谢北杨的双眼实在太会说话了。

    他只是眨了眨眼睛,就能感觉到了“刘大力”的认真。

    甚至会让人把谢北杨快速眨眼的行为解读为,刘大力不想错过课堂的一分一秒,才会如此迅速地眨眼。

    “卡!”

    因为秦砚拿着主镜头,他确定刚才谢北杨的表现相当出色,他直接宣布第一幕戏的通过。

    其他剧组成员也看见了谢北杨的出色发挥,纷纷送上了自己的掌声,让剧组的低沉稍微消散了几分。

    接下来的两天都谢北杨的个人表演秀。剧组的老演员都很意外,谢北杨的演技居然会如此出色。

    一方面谢北杨的演技,在每一部戏中的有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大力”这个角色是谢北杨遇到最困难的一个角色。

    “刘大力”身上有太多可以情绪与故事,允许谢北杨去挖掘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