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2 / 2)

    银色镀铬的反光映出无数个变形的、夸张与怪异的丑陋人影,随着你眩晕的视线和特制的光影而在头顶上方的洞壁上摇晃着。——赝品。这无数个我衍生出的“我”当中,谁是赝品?而当你朝着那些赝品凑近、乃至于伸出手——肉色的部分立刻扩散向整个镀铬的镜面穹顶,好像欲望填塞满了整个赝品的空洞,支撑起这样一座赝品的塔与碑。

    参观者们跌跌撞撞地先后逃出那座赝品塔的内部,脸上都露出惊叹的神情,早把刚才津津乐道的八卦忘到了九霄云外;一股强大的力量攫住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变得兴致勃勃*来:

    “很有意思的想法!人是一切赝品的本源和内在支撑的意思……而赝品与真品的定义也在这其中发生了转换。”

    “我觉得很有博伊斯变形象征的那种社会雕塑的意像,身体和客体相互转换……”

    “从外部看的时候觉得一切尽在掌握,甚至会令人心生轻蔑和同情,是居高临下的,可到了里面却突然一下失速了,通过观赏者自身的动作形成心理矮化来造成这种落差的势能;”

    “反而光鲜无暇的‘真’是内在,而外表的赝品却历时久远,斑驳零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好像刚才那一会儿跟坐电椅似的,把我的精神拿出来在砧板上捶打了百八十遍再放出来,我都不敢再进去了,一进去,就变成了这件作品的一部分……”

    “外在和内在有两个极端,观赏者生理和心理的情绪都利用到了——”

    “是不是有点黎贝卡·霍恩的《度量盒》那感觉?愉悦与痛苦,力量与脆弱,内与外……”

    “这作者是谁?……大四生?不是研究生?还没毕业吗?指导老师是哪个?”

    “难以相信是这么年轻的学生做的,观察透彻又表现克制,年轻人往往会过于锐利尖刻。……后生可畏啊!”

    艺评家、轻工协的人和记者呼啦啦围了一圈,七嘴八舌议论,把主办方的人叫来,问这个只署了名的年轻人在哪?找不到人?怎么能找不到人呢?你们是怎么安排的呀!不能轻视我们行业年轻的希望嘛!都指着为什么没有指导老师,是甘老避嫌不署名吗?甘老来了没有?甘老来了——甘老!

    甘和豫一来,呼啦啦一群人黑压压地涌来,倒是搞得他一惊,有些飘然,又有种莫名的荣耀:毕竟他头一次以副主席的身份出席这样的活动,说到底,也是拜之前踢掉了程翥,卡着死线申请到了国务院津贴才混的上这种待遇。立刻背起双手,挺胸凸肚,准备迎接一场盛大的相互吹捧的仪式。

    谁知道一群人冲上来,马屁全拍到马腿上,问的却都是关于徐步迭的事;甘和豫其实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徐步迭,本来只是想卖个人情堵住嘴,完全没想到这最不省心的小年轻过了这几年还是个刺头,给直接整了个声势浩大,整成了实至名归,反倒把甘和豫给架起来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