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1 / 2)

它的内容还是很有意思的,讲述了一个二战英国士兵,回忆战争过程。

    士兵是被迫参军的,他参军年龄不大,上战场腿都站不稳,被绞肉机一般的场面吓得魂飞魄散。

    他每日都在害怕,枪端不稳,甚至几次想做逃兵。

    支撑他战斗下去的信念是家乡的姑娘。

    他们牵过手接过吻,战争开始前在枯萎的胡桃树下结了婚。他们的房子在伦敦第四街道的巷口,穿过长廊,拉开门窗,褐红色头发的姑娘坐在那歌唱。

    她在等他回家。

    可当他终于回了家后,却发现家变成了破损的建筑残骸,姑娘则死于轰炸,长眠于地下。

    老兵崩溃了,出门买了两瓶酒,又带一条麻绳回家。

    剧目就从老兵进门后开始。

    可以看出,编剧的构思是合理的,坐在椅子上的老兵自白着,灯光则打向后方,回忆的场景演出。

    可惜的是,剧目人手明显不足,林思霁一个人,无法完成双面的戏份。

    所以最终呈现的,就只有他坐在椅子上念独白的台词的场景,灯光给到后面,大屏幕上浮现字迹。

    “此处有战争。”

    “此处主角摔倒在沙丘上。”

    “此处主角在掩体后抱头哭泣。”

    “……”

    “这啥啊?”良淘看傻了,“哪有这么演戏的,几段字放那,台词和念经一样。”

    他说的没错,作为非表演专业的学生,林思霁的台词功底烂得吓人,与其说是主角的自我剖析,不如说是毫无感情的旁白。

    杨焱却没有附和良淘,他难得的专注,目光随着灯火一起闪烁。

    观众席的议论声逐渐大了,他们不大理解这种准备极其不充分的戏剧为何还能通过预选。

    在喧闹中,林思霁我行我素继续着。

    老兵回忆完,站起来,把麻绳挂到天花板上,打出圆圈的形状。

    他抬头,一动不动的盯着圆圈。

    麻绳在灯火下轻微的晃着,一下,两下。

    灯光灭了。

    戏剧结束。

    “这啥啊。”忽然的结局打了良淘一个猝不及防,他愣一会儿,抱怨道,“就该在最后一个节目前走,这简直浪费时间……”

    他收拾着东西起身,杨焱却坐在位置上不动。

    “咋?”良淘纳闷的问。

    杨焱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他坐在那,似乎思索着什么。

    “你有能联系上林思霁的方法吗?”

    “哈?”

    林思霁回到后台,从包中摸出眼镜。

    戴上眼镜后,他稍微松口气,初次上台的生疏和视野模糊的不适逐渐被驱散。

    打开手机,戏剧节的热度比想象中高一些,QQ微信两个软件,七八个个校园群都在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