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然的话,现场的人都不住的点头,确实如张然说的那样,很多人就是因为有共鸣才喜欢《爆裂鼓手》的,这部电影确实接地气。
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写了一篇文章《接地气,张然的专业课》,文章写道:“《爆裂鼓手》在前有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后有《老鼠爱上猫》的不利情况下,两周时间票房已经突破五千万,这简直不可思议。在国产片陷入低谷的今天,一部只有六百万成本的小成本电影,居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而且赚尽人气与口碑,真的是一个奇迹!
《爆裂鼓手》上映以来,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加入对该片的口口相传,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将《爆裂鼓手》票房推上五千万大关,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电影是一门艺术,单纯用票房来衡量质量优劣会被同仁骂太铜臭气,但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条件下,重视票房、重视普通观众的感受,实在比空谈艺术更有价值,因为这么多年来,数不清的电影专家都快把中国电影给‘谈’死了,艺术已经成了不想对观众负责的导演开脱自己无能的最好借口。新世纪已第3年了,年轻一代导演中善于‘说艺术’的有增无减,在一个没有市场参照的恶性循环里,这些青年导演大都越来越不会拍电影了,只会靠些‘触及灵魂’的小打小闹去博彩。
其实,艺术与市场永远都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在《爆裂鼓手》里,大量现代的剪接技巧要比一些第六代催眠式的叙述方式艺术得多,张然对影片情节的把握,也更灵活地呈现了人生乃至人性的不确定性。《爆裂鼓手》不艺术吗?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是最好的回答。
张然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接地气,就是电影要有真实感,有亲切感,有生活化的细节。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很多不受不欢迎的电影不就是不接地气造成的吗?实际上,张然已经用《爆裂鼓手》给以‘有病呻吟’为荣的一代‘艺术导演’上了一堂真正的专业课。
《爆裂鼓手》带给内地影坛的冲击,宣示了最新一代电影人的诞生,他们同时带来了崭新的电影语言和拍电影的态度!中国电影人太把电影当回事,离地太远。就从《爆裂鼓手》开始,大家先落地,脚踏实地的把故事讲好吧!”
张然“电影要讲一个好故事,要接地气”的观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一个作品如果迎合大众,那就必定是庸俗的、商业的、无艺术感的。
支持张然观点的人很多,清华大学尹宏教授道:“中国类型片的叙事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单一的思维从头贯穿到底,根本提不起观众的兴趣。《爆裂鼓手》证明,中国的导演很多还都在拿商业片随便玩的状态,而年轻一代终于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了!”
北平师范大学的田慧会群表示:“我看到《爆裂鼓手》结尾,电影最后那几分钟,我觉得特别宣泄,电影就是让人看到一个梦,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自己,灯一亮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是银幕上却要让我们狂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