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弗雷曼听到张然在晚上敲定了斯嘉丽·约翰逊,不由嘿嘿笑了起来:“斯嘉丽·约翰逊很辣,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好莱坞还有很多不错的女演员,你可以多试试!”
什么叫你可以多试试?这想到哪儿去了?张然很无语,我是那样的人吗,不过他也没有解释,你解释人家也未必信啊,就道:“国防部那边有回音没有,《上校的军刀》通过审查没有?”
《上校的军刀》小说讲的是美军在欧洲战场跟AI军队交战的故事,张然在拿到小说之后,本来是打算把美军改成解放军,想让解放军跟AI军队在欧洲干一仗,但世纪巅峰把剧本大纲提交给总局之后,直接被否了。
总局给出的理由一堆,什么解放军怎么跑到欧洲去了啊,什么中国威胁论啊,什么国际影响不好啊,总之就是不能拍。
张然对此很无奈,这明明是宣扬中国形象,展现解放军形象的好机会,怎么就不能拍了?就像长者说的那样,中国电影系统充满了蠢货,而我却对此毫无办法。
最终,张然只能把故事改回小说的模式,把主角换成美军,把38军改回第一骑兵师。
《上校的军刀》是科幻战争片,有大量战争场面,涉及到大量美军设备,如果全部用特效来做,成本太高,相反直接租用美军设备则省时省力。
美军设备是可以租来拍电影的,比如租用一架E-4B空中指挥飞机为7.2万美元/小时;一架B-1B远程轰炸机的价格为5万美元/小时。
当然,要想租用这些美军设备,有一个前提就是电影剧本或拍摄的镜头必须经过国防部的审查,并按照国防部的意见进行修改。只要军方不满意的情节、角色等都必须进行调整,否则国防部将拒绝提供任何支持,比如《黑鹰坠落》就按照国防部的要求将一名现实中已知是恋童癖的角色重写。
当然,也有不少导演不同意军方对电影的修改,比如电影《惊爆十三天》,描述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美总统肯尼迪与参联会之间的深刻矛盾。在现实中,当时的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上将是一位战争鹰派,主张冒着与苏联发生核冲突的风险,立即对古巴发起攻击。美国空军还派出一架U-2侦察机潜入古巴境内侦察,但被古巴军队击落。在电影拍摄之前,美国防部要求不要将李梅上将描述得那样好战,并删除U-2侦察机被击落的内容。但电影制片人拒绝做出妥协。结果这部电影只能大量使用电影特效,导致预算和成本猛增。
其实美国军方与好莱坞的合作从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00年,好莱坞大型战争片背后几乎都有五角大楼的身影,国防部内也设有娱乐媒体办公室,由负责公共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领导,各军种内部也都设有电影联系办公室,具体负责处理电影业界对不同军种提出的支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