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最强大脑的初试排名,除了装逼以外,真的是毫无卵用。
为了让剩下的选手在挑战最后一个项目的时候,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处于一个巅峰的状态,节目组让众人休息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进入最后一项挑战的录制。
这也是100进30的最后一个挑战项目。
50人,淘汰20人,留下30人!
能走到这一步的,无一不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
谁也不愿意,在最后一个环节,惨遭淘汰。
所以,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在最后一项挑战中搏出那晋级的希望!
“第三轮的挑战项目会是什么呢?”
“请看大屏幕!”
众人屏气凝神,紧盯着大屏幕。
屏幕中,画面一转。
“拓扑折纸”四个大字映入众人眼中。
拓扑折纸,简单来说,是指一张折纸,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折纸方法,折成四种完全不同的图案。
拿最简单的人脸拓扑折纸来说。其折叠方法为:
首先将折纸A面朝向自己,拉住中间剪开的左右两角,向外翻折两次,得到两张完整的人脸。
再将折纸B面朝向自己,依旧拉住中间剪开的左右两角,得到两张新的完整人脸。
也就是说一张折纸,拥有着两种不同的折法,可以折出四张不一样的完整人脸。
当然,这次选手挑战的项目,自然不是最简单的人脸拓扑折纸。
因为人脸拓扑折纸的话,折纸上可供选手记忆的特征点。
眼睛的大小,鼻子的位置,发型……等等这些都能成为选手的记忆点。
选手甚至不需要在脑海中将拓扑折纸进行折叠,只需要在拓扑折纸上,找到自己锁定的特征点就行!
作为《最强大脑》节目组,自然是不会仅限于最基础的难度。
所以,节目组邀请专家团队,打造了一个足以被称之为变态的题目——二维码拓扑折纸。
一张二维码拓扑折纸,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折叠后,会出现四张不同的二维码。
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将普通折纸的人脸换成了二维码而已。
但难度……却是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二维码中黑白点的密集性,无规律性,会使选手很难捕捉到什么有效的特征点。
再加上二维码的复杂性,千变万化的黑白点分布,对选手的信息捕捉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这时,单靠特征点来寻找正确答案的方式,对选手来说就显得有些不可能。
他们必须在脑海中将二维码拓扑折纸折叠后的图形想象出来。
然后再用整体和局部观察的方式,锁定准确拓扑折纸。
并且,给选手观察的图像,并不是一整张经过折叠后产生的二维码。
而是……一张二维码,五分之一的部分。
只有二维码最中心五分之一的部分,对选手而言,是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