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第72节(2 / 2)

子夜歌 九月流火 3341 字 8个月前

    神器很可能就落在萧子锋手中,拓跋绍不敢大意,立刻决意捉拿此人,作为人质交换射日弓。拓跋绍冷着脸站起来,戾气冲冲道:“来人,派兵增援不其,一定要活捉此人!”

    拓跋绍的军令还没有走出议事厅,另一道急报回来了。报信的小兵脸色苍白,战战兢兢道:“回禀郡王,我们在高密的伏兵中计,被宋军埋伏,死伤过半。”

    这是龙神传授秘法以来,北魏在战场上第一次受挫。拓跋绍大受震惊,哪还顾得上围攻不其。等他反应过来时,宋军靠着不其城补给,成功夺下高密。

    萧子铎趁机联络东莱守将,东莱、高密、不其三城形成一个三角犄角,将半岛切成两半,和东阳城东西相望。

    拓跋绍心知他可能遇上了一个大麻烦,再加上神器就在萧家手中,拓跋绍不敢自作主张,赶紧写信回平城,请求支援。

    “他们一定会派援兵来。”高密城内,萧子铎修长的手指从沙盘划过,说,“我们人数少,城中粮草也不足以长久作战,我们必须趁他们等待援兵时,夺下东阳、历城二郡。”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军中已无人敢轻视萧子铎。虽然梁稚才是主帅,但有任何行动时,他都会询问萧子铎的意见。

    萧子铎说要尽快夺下东阳、历城二城,梁稚何尝不想呢?梁稚叹道:“东阳、历城高城深池,我们仅剩两千人,攻城谈何容易?”

    萧子铎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乃下下之策。青州刺史和历城太守原本便是宋朝官员,守城士兵也都是汉家儿郎,同室操戈,无论胜败都便宜了北魏人。若能说服这两城归降,共击魏兵,才是上上之策。”

    朝廷之前也想过招降,梁稚此行特意带来了青州刺史沈修文的弟弟沈修静,就是存了劝降之心。但前两天他让沈修静修书给沈修文,沈修文不为所动,不肯投降。

    粱稚无奈道:“我已经试过了,但沈修文心志甚坚,恐无法劝服。”

    萧子铎沉着道:“我有一个主意,但要劳烦沈参军亲自去东阳走一趟。”

    没过几日,刺史沈修文便听到守城士兵传信,说一个叫沈修静的人没有带任何侍卫,独身来到东阳城下,要求与刺史叙旧。沈修文长叹一声,终究是自己的兄弟,他不忍放箭将其射死,便命人开城门,放沈修静进来。

    他们都对沈修静的来意心知肚明,沈修静坐下说了一会家常话,慢慢进入正题:“阿兄,你本是汉人,何故披发左衽?”

    沈修文早已准备好说辞,毫不犹豫道:“自元嘉北伐以来,齐地征战连绵,百姓不堪其负。只要能让百姓过得好,皇位上坐着谁不一样呢?北魏士兵勇猛,若我为了自己所谓的气节抵抗,无非是让无辜将士送命而已。君子如水,当识时务,顺势而为。”

    沈修静看着面色平静,但心中不无惊憾。来东阳之前,他曾和萧子铎模拟过劝降说辞,现在沈修文的反应正在萧子铎预料之中,甚至连话都没差多少。

    沈修静按照萧子铎安排好的回答,说:“原来是我错怪兄长了,兄长投降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为了城中百姓,为弟十分钦佩。兄长的顾忌无非是北魏士兵勇猛,和他们交战死伤过重,但高密、不其之战已经证明,他们并非不可战胜。兄长一心为了百姓好,但齐地百姓并不愿意被异族统治,兄长所想,何尝不是一厢情愿?兄长不妨重归宋朝,我们齐心协力击退北魏人,还百姓太平安宁,这才是民众愿意看到的。”

    沈修文沉默,沈修静见他犹豫,以为他在担心日后被清算,立刻担保道:“兄长放心,等回建康后我们会一起为你作证,表明你叛君实非所愿,乃为了百姓不得已为之。”

    沈修文叹气,终于说出心底话:“建康皇帝荒淫无道,暴虐嗜杀,实在不是明主。北魏皇室通神仙之术,有神族庇佑,乃是天命所归。良禽择木而栖,你我另投英主,才是明智之举啊。”

    “你是说他们供奉的龙神?”沈修静脸上露出隐晦之色,他悄悄拿出一封信,用袖子遮掩着放到沈修文手中,压低声音说,“我奉主帅之命将这封信带给你。主帅说信中内容乃是绝顶机密,连我都不知道,兄长切记阅后即毁,不可被任何人看到。”

    沈修静说完就告辞走了。沈修文怀着疑窦打开信,然而里面只是一张白纸。

    沈修文看向纸上的火漆,确定没有被人打开过。他试过火烧、洒水等各种办法,但上面没有出现任何字迹。

    沈修文觉得莫名其妙,然而第二日,城中的北魏人就来问他,梁稚和他说了什么。

    沈修文如实相告,信中只是一张白纸。但北魏人面露怀疑,并不肯相信。电光火石之间,沈修文明白梁稚的意图了。

    他无论如何都看不透信上的字迹,那是因为纸上本就无字。他们冒着性命危险给他送来一封密信,东阳城众人亲眼看到沈修文接信,但他却说不出信上内容,北魏人会怎么想?

    就算沈修文将那张白纸如实捧到北魏人面前,他们也会怀疑他造假。沈修文暗暗叹气,如此挑拨人心之计,实在恶毒,这是谁想出来的?

    沈修文无法自证,正觉得憋屈,这时候宋军前来攻城。沈修文急于证明自己,亲自带兵和宋军作战,然而刚交战没多久宋军就大败撤退。沈修文回城后看到北魏人越发怀疑的眼神,骤然惊醒,他又中计了。

    他能想到靠打一场胜仗来证明自己没有背叛,魏人自然也能想到。而宋军在这种时候攻城,是预判了沈修文和魏人的预判,包括宋军大败也是故意装出来的,就是为了挑拨他们两方。

    沈修文只觉得心惊,南朝何时出了这种能人?算计人心,精准的简直令人害怕。

    这场胜利来的如此轻松及时,无疑坐实了北魏的怀疑。北魏起了疑心后,沈修文无论做什么都不对劲。再这样下去沈修文唯有死路一条,沈修文没办法,只能杀了城中的北魏人,投降南朝。

    南朝众人见萧子铎当真不费一兵一卒拿回了东阳城,对他越发信服,此后无论什么事都由萧子铎定夺。萧子铎名为副将军,实际上已经成了灵魂主帅。

    萧子铎进城后,对沈修文以礼相待,沈修文就算气恼被算计也没法再说什么。他看着那个年轻俊美、年仅十五的少年,慨然长叹。

    自古英雄出少年,南朝出了这等人物,或许意味着南朝气数不该绝吧。

    东阳城是青州最大的城池,夺回东阳后,就只剩西边的历城了。理所应当的,众人又去找萧子铎拿主意。

    萧子铎只有一个身体,而青州有这么多城池,需要真正有行政经验的人去守。招降历城太守,远比强攻划算的多。

    他们在夏末来到青州,如今已至隆冬,齐地下了雪,很快就不再适宜行军打仗。萧子铎没有浪费时间,立刻飞书传信给历城太守,告诉他沈文秀已经投降,东阳、高密、东莱等地已尽入宋军手中,他要想保命,就尽快投降。

    放出飞鸽后,萧子铎立刻带一千人急行军,为了加快速度,他下令抛弃一切辎重,只带三天口粮。入夜后,萧子铎命士兵一字排开,在夜晚举着火把进军。

    历城太守接到劝降书后本就惴惴不安,晚上他刚入睡没多久,忽然接到士兵通报。他披头散发登上城墙,看到远方山脉上火炬连绵不断,宛如百万之众。历城太守被吓到了,赶紧送出降书。

    萧子铎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且获得三十万斛粟以资军需。他短短几个月连拔四城,收复青州大半失地,声威大震。

    而这时候也到了滴水成冰之时,无论宋军还是北魏都不能再出兵。萧子铎带着人守在城里,加固城墙,操练兵马,在本该是他故乡的齐鲁之地,度过了第一个没有母亲和皎皎的新年。

    青州难得过了个安稳年。除夕夜,脚下东阳城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万家灯火齐燃,萧子铎仿佛都能听到母亲温柔呵斥孩子的声音。他独自站在城墙上,仰头看着盛大星空。寒风掠过,将他身后猩红的披风吹得猎猎作响。

    亲兵上前,小心提醒道:“将军,冬夜风寒,您保重身体。刺史在府中设了除夕宴,梁将军等人已经去了,所有人都等着您呢。”

    萧子铎摇摇头,声音化在风中,分不清风冷还是他的声音冷冽:“多谢刺史好意,我想一个人在这里静静,就不去打扰了。”

    亲卫应是,恭敬退下。面前这位少年年纪可能还不如军中士兵大,但见了他,没人敢轻慢。

    子夜钟响、新旧交替时,萧子铎望着不舍昼夜滚滚奔涌的银河,轻声道:“皎皎,新年快乐。”

    此刻建康城里完全没有除夕的喜庆。沈攸之大军到达淮北后,将辎重、粮草留在武原,自己带军进攻彭城。但彭城久未攻下,相反,他们的粮船及辎重却被魏军所破。

    十二月,沈攸之决定撤退。但今年冬天格外寒冷,天寒大雪,泗水冰封,他们的船被困在泗水上,无法前行。

    没办法,沈攸之只能选择徒步南归,很多士兵被冻死在路上,失去手足的人有十分之七八,魏军乘势追击,宋军溃败,死伤惨重,枕尸三十余里。多亏萧道及时接应,沈攸之才捡了一条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