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晚玉抚掌大笑:“好啊!阿蘅,你真是我天降的救星,不仅叫我种地,还帮我写功课!”
昭蘅捂着她的嘴,示意她小声点,她低垂眉眼,压低声音又说:“不过我现在有急事,你可以先预支我一点钱吗?”
魏晚玉偏过头看着她,问:“要多少?”
昭蘅为难了下,毕竟自己要的不是个小数目,她蹙了蹙眉间,小心翼翼地问她:“五两可以吗?”
魏晚玉闻言眉眼微惊,粉色的小嘴张成圆圆的模样,似乎很是惊讶。
“要是你觉得多的话,三两也可以……”昭蘅以为她是嫌多,盘算着要三两也可以,奶奶那里还有一些,她可以再用空闲时间绣点绣活出去卖,应该很快也能攒够。她又解释说,“以后你的功课我都可以帮你写,写到……你及笄!”
“可是,我没有那么小的碎银子。”魏晚玉有点为难,几两银子阿蘅就能帮她写十年的功课,实在太合算了,她怕她反悔,急忙皱着眉询问昭蘅,“十两的可以吗?”
十两!
昭蘅做梦也没见过那么多钱,一时间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念书的好处这么大吗?
写几个字就能日进斗金?
她也怕魏晚玉后悔,急忙点头答应了下来。
魏晚玉高兴地回屋,在放碎银的匣子里取出了一块儿银馃子,那是去年过年阿爹阿娘为了给他们兄妹封压岁钱,专程找人铸的银馃子,铸成小兔子的模样,一只小兔子正好十两。
她平时都舍不得花,可是是给昭蘅的,她很大方地拿了一块儿。
事情这么快就办好了,不仅有钱给书琅哥哥点长明灯,还能结余好多。
昭蘅几乎是跳着回庆园的。
等她回到庆园,薛氏已经摆好了饭,见她回来,笑道:“你这小馋猫,肯定闻到饭香就回来了。”昭蘅喜滋滋地笑着,她从口袋里掏出那枚好看的银馃子,递给薛氏:“奶奶,钱够了。”
薛氏看着那枚精致的银子,面上的笑容逐渐消失,脸色微微有点泛白:“这银子是从哪里来的?阿蘅,我们虽然穷,可也要穷得有志气,偷鸡摸狗的事情可做不得。”
昭蘅急忙辩解:“不是的,是晚玉给我的,以后我帮她写功课,这是她给我的报酬。”
“你可别骗我。”薛氏明显不信,“这块银子至少也有十两,写什么功课她能给你这么多钱?”
“要写十年呢!”昭蘅怕她以为钱是自己偷来的,就把魏晚玉之前找她的事情一五一十全说了,“我本来只要五两的,可她最小的银馃子就是这个。”
薛氏将信将疑:“有这种事?”
“有的!”昭蘅解释说,“念书还是有用的,比种地赚钱多了。”
薛氏看着手中沉甸甸的银馃子,深觉不可思议,真有人花银子请人写功课?
昭蘅怎么都觉得她还是没有相信自己。
她又说:“您要是不信的话,明天我带晚玉来,您亲自问她好了。”
第二天,昭蘅真的把魏晚玉带到庆园。
魏晚玉十分真诚地跟薛氏解释了一遍,薛氏这才放心下来,拿着银馃子去找许娘子商量点灯的事情。
*
这天昭蘅和魏晚玉采完豆角出来,在院子里看到行色匆匆的大房侍女正在搬运东西。她将篮子挎到臂弯里,踮起脚张望了会儿:“那不是鹤云她们吗?她们这么急着去哪里?”
“可能要去别的地方了吧。”魏晚玉被太阳晒得眼睛微微眯起,看了一会儿,抬起袖子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对她说,“阿爹阿娘昨天跟我说了,我们大概要回一趟外祖家。”
“去你外祖家做什么?”
“不知道。”魏晚玉摇摇头。
昭蘅也不过只是刹那的闪神,她飞快挪开目光。
最近天亮得很早,她睡不着就会早早起来去竹林采竹露给安老先生泡茶。有一天早上她在竹林里采竹露的时候,听到老先生在吩咐随从准备车马,还说什么一定要注意隐蔽。
书琅哥哥几天前出了趟京,至今还未回来。
国公府的人,陆陆续续走了很多,族学中三天两头都有孩子告假。一向严苛的老先生也没有追究。
她隐约觉得跟这事儿有关,安氏的人都要搬走了吗?
回到庆园,她一边给魏晚玉写功课,一边跟薛氏讲路上碰到大房收拾东西的事情。
薛氏见屋子里光线不是很明朗,点了盏灯放到她的案头,叹了口气说:“许娘子的相公是外院的管事,他说外头到处都在打仗,叛军可能很快就要攻入京城了。安氏的人现在搬走,大概是为了躲避祸乱。”
昭蘅停下笔,转头认真地望着奶奶:“叛军攻进来会怎么样?”
“不知道。”薛氏皱了皱眉,“全看叛军的良心,有些人会善待百姓,有的则会大肆屠杀。听说近日来京城很多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在打算搬走。”
昭蘅倒吸了口凉气。
“那我们呢?他们会带我们一起走吗?”
薛氏仍是摇头说不知,片刻后又有些担忧地说:“我们和安氏无亲无故,他们肯收留咱们,就够咱们这辈子感恩戴德了,不能人心不足,要求他们带上咱们一起逃难。”
她定定地望着昭蘅,下定决心似的,拉过她的手嘱咐,“如果,我是说如果安氏真要避难去,咱们一定要帮公子把宅子看好了。”
昭蘅懵懵懂懂地点头。
她觉得奶奶说得有道理,就算老先生他们走了,宅子还要人看守的呀,她应该帮书琅哥哥守好宅院;可是另外一方面,想到要跟书琅哥哥分开很久很久,她又隐约有点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