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55节(2 / 2)

    世上有死凌迟,也有活凌迟。

    自九品中正立,人人望品,求者奔竟。三品以下之官便称下品,四品以下无世族。至于最低末的九品,世家门阀里头有句俚俗语:狗都不食。

    这是要高门子弟穿乞丐衣,还要他以最低卑的身份,日日出现在昔日故交、追捧拥趸的面前。

    比死更辱人。

    傅则安沉默一昼夜,偏就选了第二条。

    京师于是哗然。这边傅则安还未出狱,便有无数冷嘲热讽水一样泼在他身上,道他心性至伪,道他气节全无。

    更有那拜高踩低,当年文采声名不如傅则安的人,趁机谣传他当初与庶妹过从甚密,行止可疑,必有苟且之事。

    大有将昔之洁君子,今之过街鼠踩到泥里的架势。

    而说到傅妆雪,她在女狱里,由朝中派人接到京城的高辛族长仔细辨认过,确定当年那位风度怡人的晋朝使者,与此女并不相像,也算为此案添了最后一笔盖棺定论的佐证。

    只是高辛族长临走前,又多留意几眼这年少女子深邃初形的眉眼,道了句:“似我族人。”

    这句话不知怎的不胫而走,而后京中人人便都知道了,原来那个傅大非但渎职不作为、临阵起降心、与边关女子媾.和出一个私生女,那私通的女子,竟还是个鲜卑胡女!

    那傅家老太知不知?前中书令知不知?傅小郎君又知不知?

    若明知是如此,还当作个宝贝,却将真正的忠臣之女驱出族谱,就真应了那句: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了。

    傅家这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呀,真够人茶余饭后嚼个一年半载了。

    至于傅妆雪之后该何去何从,她眼下倒还没来得及上傅氏族谱,按理可以不从族流放。

    这等小人物,小发落,不值当惊动大司马发话。可他老人家模棱两可,监官便不敢放人。

    却是傅则安释身之后,在朱雀桥头立足半日,料理过祖母后事,赶来女狱中。

    短短几日不见,傅妆雪变得面容憔悴,瑟瑟无神,那些关于傅家人的种种惨事,她不敢听也不想听,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消息送进来,让她被迫知晓。

    尤其是祖母的死状,她听后在暗无天日的狱里三天不敢合眼,眼下身上套着一件污黄囚衣,只求出去,只求活命,哪里还有半分清丽少女的风姿。

    “兄长!兄长救救我!”看见了傅则安,傅妆雪如同看见九天下凡的菩萨,可怜地扑到木杆边哭泣。

    “求兄长救阿雪出去,阿雪害怕……听说傅家大半人都流放了,陛下与太子殿下特赦了兄长,我、我不在傅氏族谱上,不曾没做过恶事,祖母做下的事,我都不知情的,兄长可否帮我求情……”

    她本不是坚毅之人,要说有什么比流亡千里路更可怕的,那便是这几日不知明朝是生是死的囚禁了。

    傅妆雪实在害怕已极,才会一见亲人,便口不择言。

    等看清兄长的眼神,她才陡地失声。

    第44章

    时隔一旬, 傅则安仿佛变了一个人,面颊枯索,瞳仁静沉。傅妆雪甚至在他的鬓角见到了银丝。

    他居高望着相隔一道狱门哭泣的小妹。

    这种楚楚可怜的神情, 放在从前, 他会怜会疼, 可如今只觉讽刺。

    “都不问一声祖母的身后事, 便急着撇清关系吗?”

    傅则安笑了一声,“白疼你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 兄长……”傅妆雪心中发慌,又哭起来,“阿雪只是害怕……”

    “无妨,不会不管你的。”傅则安看着她, 淡漠得像另一个人。

    他透过她看着那个他已经忘了长相的、在心中敬仰景行了十余年的父亲, 也透过她看自己。

    当初之所以爱护此女殊甚,其中有一半原因, 是私心里想通过她追寻一点父亲的高义遗风,他看见这个从边关远来的妹妹, 便能铭记父亲当初所赴过的北关, 所留下的功勋。

    他不是不清楚她是外室私生, 但潜意识里,矛盾地将这点上不得台面归咎于父亲在边关枯苦辛劳。

    他想着,对这个从出生起便过着苦日子的小妹好一点, 便似对在他幼年而亡的阿父补上一点未尽的孝心。

    如今功证变成了罪证。

    弱冠便生华发的男子眼神恻然, “到底我们才是一家人。父亲,你, 我, 身上流的才是同一种血。”

    一种虚伪的自私自利的血。

    可他既然认了这妹妹, 如今再说看清了她的柔弱只是一种自保的工具,撂下不管,也是虚伪。左右都是虚伪,这条性命还是要保。

    他想保下傅妆雪,首先须征得大司马的首肯。

    卫觎在疆场上不喜猫戏老鼠的游戏,杀人不过头点地,等回到京城,倒起了些闲逸雅兴,说也成,还是两条路:

    “要么徒步流去岭南,要么江离公子当初带着她出席过多少高门宴会,介绍给多少人认识,如今便再带此女一门一户地登门,哪怕是筵席上侍酒助兴的仆人乐伎,也要一人一人挨个找到,当面解释清楚:‘这位是你的亲妹妹,是你们的父亲在边关与胡女苟且所生,你手足情深,爱护她甚重。’等一个不落的说完,她的命也就能保住了。”

    这番话传到簪缨耳朵里时,她正在麾扇园的小凉亭中学吹短籥。

    亭中竹炉泥壶湔春茶,阿芜摇扇等着水沸,徐寔扣膝轻打节拍。

    簪缨经卫觎教授两遍,便已记准音孔与曲调,试着吹奏,渐能呜然成调。

    听了阿芜的学舌,簪缨意外地看了眼同坐在美人阑上,负手看旧简的小舅舅。

    而后,她又将目光投在徐军师身上,抿了下吹得发干的唇皮,笃定道:“这必是军师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