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112节(2 / 2)

    且又事关天下格局的变动,自然要慎之又慎。

    但无论怎样变动,簪缨已经决定,不会改变,更不会后悔。

    她事先就想好了,若软的话术不行,她就来一句硬的,戳一戳小舅舅痛脚。

    他要分兵赴兖,又要精甲良马,尾大不掉,部中缺马、缺钱,本就是事实。

    卫觎果然抬起眼皮,目视她。

    慢慢重复着:“你能给我?”

    簪缨眼神认真,点头。

    她去过京城的卫府,也去过北府的军户,见过百年世家卫氏的老宅中家徒四壁,也见过身经百战的将士妻女身着葛麻。

    是,大司马用抄家灭族式的手腕,养起十万铁骑雄兵,你可以说这是他身居高位本应负的职责,却不能笑他愚蠢活该;

    将士们杀敌有功得赏,依旧约束家小不着绸物,可留在家中不知何时便会守寡、失父、失子的妇孺们,却不应连丝绸的手感如何都不知道。

    相比那些出生在锦绣堆中的贵女王孙——包括她自己,生来只需衣来伸口,饭来张口,每日吟吟诗,谈谈玄,便可过快活洒意人生。

    这些人也没有做别的,只不过是,托生在了好人家而已。

    而那些付出无数血泪的所谓“贱籍兵贯”,三尺微命换回的,到头不足一尺锦。

    簪缨觉得不该是这样的。

    “不仅是为了小舅舅。”

    她的目光润泽如珠,“我亦想为浴血的军士出一份力。”

    说完,她咬唇,很懂得何时当进取何时应示弱的尺度,声音软乎下来,“求你了,好不好?”

    卫觎静默了好半晌。

    “问过杜掌柜没有?”

    簪缨目光一亮,“问过了,杜伯伯说凭我做主。”

    “可曾想过,你疏离唐氏太多年,唐氏并不尽在你掌握。你决意与军阀牵连,底下不看好的,怕风险的,利益受损的话事人不会少,都会闹出头生乱子。”

    卫觎的话说到这里,已不像拒绝,更像一次考校。

    簪缨点头,“想过。”

    当年阿母要与卫皇后定儿女亲时,便有唐氏的二把手担心皇家侵吞唐氏产业,遗留后患,后来他们说服不了阿母,便做出联手请辞的戏码。

    那还是在阿母全盛掌权的时候,簪缨听杜掌柜说,当时阿母压伏了几人,放过了几人,又与几位手段狠硬的掌柜掰了掰腕子,割出一部分产业许他们离开唐氏,自立门户,这才稳住局面。

    “不是有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吗?”簪缨回应得有条不紊,“我想过了,这些年我在宫中,形同虚设,杜掌柜在外,费

    尽心力维持住唐氏这样大的家业不散,那些各自为政的掌柜,吃进自家嘴里收进自家腰包的,尽够了。能收的,我去收回来,不听话的,我尽量换掉。交锋难免,但这是我这边的事务,竟陵王只管放心,绝不会误了军镇供应的。”

    卫觎不理她的玩笑话,神色越发肃然,再问:“打仗胜负难料,不怕血本无归?”

    他落睫轻道:“赌输了,唐家五代累积的家业,就都没了。”

    簪缨理所当然道:“我说过我信小舅舅啊。”

    言罢她觉此语不严谨,连忙补了一句:“我不是给小舅舅压力的意思,你只管在前方杀阵便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有唐氏给你做后盾呢。”

    说完,她仍觉得哪里不大对劲,颦眉想了想,忙道:“当然,也不是觉得小舅舅会打输的意思哦!”

    卫觎喉咙间闷出一声笑。

    簪缨见他有松动的迹象,微松一口气,等着他回答。

    卫觎却语气莫名地问了她一句话。

    “掷出半数家产,买我卫觎的命,自己不要点什么?”

    簪缨轻怔,心道是了,小舅舅那样傲气的一人,要他这般接受一个小辈的助资,心里必是别扭的。

    好在她事先虑到此节,乖巧笑应:“自然不是白出钱,率贷便算十分之一,待小舅舅北伐功成,州郡安平富庶了,再还与唐氏,好不好呢?”

    卫觎望着那张巧笑倩兮的容颜。

    到了这时,她还在想着给他铺台阶。

    北朝早已有官家找民间富商出资助军的先例,谓之借商钱,利息多在十分二、三,在战争频仍的年代,利息甚可高达四成。而那边也并不是商人出钱后等着收利就罢休,往往军商勾结,豪绅仗着自身背后有军队的照应,横行不忌,凌霸百姓。

    卫觎当然知晓唐氏不会如此。

    他只是心疼这傻女娘,认准了谁,便掏心窝子地对谁好,一点都不懂给自己藏私。

    簪缨眼尖,一下子发现了小舅舅眉眼和软得不像话,愈发十拿九稳,趁热打铁道:“小舅舅快应了吧!你首肯了,余下的事都交给杜伯伯与徐先生去商谈。我们之间可不说公事。”

    卫觎修长的指节微微蜷曲。

    他不知这女子是想了多久才攒出今日这些话,但最后那一句话,真是又稳又准地栽进了他心窝里。

    不谈公事,那么能谈的是何事?

    无心之言最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