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捷径:投胎技术好。要么生在簪缨世族,家中辈出高官显贵,代表人物袁绍。要么生为阉宦遗丑,和大宦官沾亲带故。代表人物曹操。要么拥有或继承了大量财富,可以直接上西园买个官儿,据说曹操他爹曹嵩就出一亿钱买了个太尉。
如果投胎技术不那么过硬。那就只好走第二条捷径,被人举荐。比如举孝廉、举茂才。这就是传说中的察举制。
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吸引伯乐的目光,从察举制度中脱颖而出呢?
战国时魏文侯想攻打中山国,谁能带兵出征扬我国威?相国翟璜举荐了乐羊,理由是乐羊怕老婆。
魏文侯风中凌乱:别闹,怕老婆就能打胜仗嘛?
翟璜微微一笑,讲了一个关于“乐羊子妻”的小故事。魏文侯听完关于乐羊怕老婆的三件事,震惊之余,坚信一个被老婆□□、强制一心向学、足足七年连家门都不敢进的大男人必然有过人的特长,首先忍耐力就已经一骑绝尘无人可及。当场同意由乐羊带兵出征中山国。
汉桓帝时,窦皇后她爹窦武曾举荐会稽人杨乔,理由是杨乔博学广识,贤良方正,是三公之才。
然而那杨乔生得眉目俊雅,仪容伟丽,是位风华绝代的美男子。桓帝还没发掘出他的才华,就先被他的美貌深深震撼,非要把公主嫁给他。在赐婚被杨乔婉拒之后,桓帝执意逼婚,最后杨乔绝食七日而死。
所以说这个察举制吧,虽然有一定的标准,但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一般来说,被举荐的人都是名士。
要么出生名门,见识不凡,代表人物荀攸。要么学富五车名扬四海,代表人物蔡邕。要么有个性有专长,代表人物田丰、贾诩。
也有不少搞黑幕的,全凭举荐人自由发挥。大不了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
实在不行,家世、名气、学问一样都拿不出手,有个美貌的妹妹被皇帝宠上天也成,代表人物何进。
当然也有天之骄子,家世好、名声响、才华出众,还长得特别好看,代表人物荀彧。
这个时代没有义务教育,书籍几乎被贵族士族垄断,读书识字是少数人的特权。如果生在一个泥腿子家庭,有99.99%的机率成长为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文盲。
所以名士基本上都是士族自产自销。也有少数贫寒学子,因为才华横溢或者个性突出、事迹惊人获得名士的认可,成功加入名士联盟。
有个顺口溜是这么说的:想当官,去洛阳。西园有个万金堂,专卖官印和绶带。只要钱财使到位,封疆大吏不是梦。想求学,去颍川,朝臣冠带遥相望,多是书院旧同窗。
说句不夸张的话,大汉的官员,有一半都有在颍川游学的经历。如果说洛阳是这个时代的政治中心,南阳是经济中心,那颍川无疑是学术中心。
颍川这地方,私学如林;典籍如海;名士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