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页(2 / 2)

    谢小郎君那万民同祭的一生,已经足以让燕红了解到所谓权柄,不外乎率兽食人。

    即便得知朝廷诸公将两万斤土豆良种付之一炬,燕红心里也未升起太多念头,只觉得啊,果然如此。

    董慧毫不掩饰表露出她对大明上层的反感,身为大明人的燕红此时也并不觉得哪里不对,只是平静地道: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是否天寒能添衣、家中有余粮,大明朝恐怕只有洪武爷、永乐爷那对父子能惦记了。

    这话董慧也是赞同的,华夏历史几千年,确实也只有洪武大帝给了百姓扭送贪官污吏上京问审之权;换做别的皇帝,不将告官之民贬斥为刁民便已算得仁君。

    燕赤霞叹气道:这毕竟是利于万民的大善之事,如何就能这般艰难?

    也是我当日想得天真了,以为是好事便大家都愿意同心同力。燕红道,现在想想,此事确实不易。如今这位宪宗皇帝生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少时又曾一度被废,靠臣子拥立(夺门之变)才复立皇太子位,继承大统后倒是发现了不能任由文官集团蚕食他朱家天下,但他能做到的也不过是信重宦官和后宫宠妃来制衡臣子罢了,并做不到如洪武爷、永乐爷那般强势。

    我托了全公公替我进献仙种,朝廷里的大官必然是要竭力阻挠反对的,这仙种越好他们就越要阻止,不然若全公公成了第二个汪直,又或是第二个郑和,满朝上下衮衮诸公,日子须不好过。

    后世人尊永乐年间的大太监郑和为大英雄,其墓葬故居皆为参拜盛地,但在大明朝,三保太监可是被满朝文官当成劳民伤财、祸乱朝纲的宦看待的他过世后,明廷官僚便忙不迭毁去了他的航海水文记录、宝船图纸,生怕又有第二个太监得了皇帝信重,又走三保太监老路。

    燕赤霞听得不住摇头,长吁短叹:如是说来,这土豆良种短时间内是无法推往北方了。

    燕赤霞自己就是陕西人,也晓得近些年来北方愈发苦寒,耐寒的土豆(日照充足、土地温度能有10度就能生长发芽)本能救命,却偏偏被这等破事耽搁。

    怕是不能,除非宪宗皇帝不再信任太监。但若是如此,只怕大明朝国祚还要缩短些。燕红点头道。

    燕赤霞一脸的一言难尽。

    他也看过史书,当然晓得这一点文官贪起来,吃相一点儿也不比大明朝那班宗室王爷斯文多少!

    几十年后出生的那个所谓明相、打出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口号的徐阶,一面劝皇帝奉行节俭,一面疯狂兼并了几十万亩地,轻飘飘就能拿出三万两黄金来贿赂朝中给事,大明朝又养得起几个徐阶!

    总之在这事上,朝廷是指望不上了,只能我们自己来做。燕红道,只是朝中那班太爷,做事不成,坏事却是厉害的,我们亦不能与朝廷反着来,至少要维持住面儿上的从属关系,不然这土豆怕是连在南方都出不了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