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1 / 2)

高怀瑜由着他动作,垂眸低笑,他也跟着心情舒畅。总有种自己跟高怀瑜就是一对寻常夫妻的错觉……明明他大多数时候都住在紫极宫……怎么感觉这清河王府更像是家?

    ……

    很快清河王府又多了一匹漂亮白马,可惜冬日天太冷,高怀瑜出门跑马的心思,总在打开门被寒风吹得一个哆嗦的时候就消失。

    只好等着春回大地,再计划出行。

    深冬年末正是元熙最忙碌的时候。这段时间,百姓家家团圆,闲下来准备过节,皇帝却得忙上许久。祭天,接见异国来朝贺的使臣,各种庆典仪式,他都得在场。大大小小的庆典祭祀要一直持续到年后,反倒没多少时间能让他和高怀瑜相处。

    冬至为祭天礼日,元熙趁这祭祀机会将晋王元鸿过继到膝下,上告天神太庙。

    元鸿成了他儿子,高怀瑜便也安心了许多。万一元熙又死在他前边,元鸿有这个皇子身份在,当年宗室矫诏另立新君的事便没那么容易发生了。

    当年那是元熙驾崩得太突然,玉京朝臣完全弄不清楚状况,只能等着元熙传位遗诏。

    人人都知道元熙看重元鸿,可那么多年元鸿都没被立为储君……而且元熙对几个庶出弟弟也不错,也有在用心培养。谁又能知道元熙到底是不是还有别的考虑?万一元熙本就是没打算把皇位传给侄子,而是准备传给弟弟呢?

    就是因为传位之事太不明朗,储君之位落在谁头上一直没有定论,之后宗室扣下王俨,拿出一份假遗诏来,众朝臣都没质疑。后来高怀瑜带着真遗诏回去拥立元鸿,反倒有些人因为他是燕国宗室,质疑这真正的遗诏。

    元熙没有孩子,那宗室之人谁都可以拿着“遗诏”继位。元熙有孩子,那他的孩子才是第一个有资格继位的,其他人就算有“遗诏”,也得掂量掂量文武百官会不会信。

    等以后元熙再找个日子正式立储君,那不管有什么“遗诏”都不太抵用了。只要元熙好好活着,活到元鸿长大,可以独当一面了,大魏的皇位传承便不会再出什么乱子。

    元鸿成了元熙的大皇子,高怀瑜却还不能彻底安心,他盯上了齐王元昧。

    上辈子带头矫诏的人就是元昧。元熙的这个叔叔高怀瑜一直没怎么留意,印象里他一直很安分,官不大权也没多少。不过是因为跟太上皇是兄弟,才比较得人敬重。

    高怀瑜都不怎么记得有那么个人,当年知道他扣押王俨矫诏立了新君,高怀瑜都很诧异。

    一直以为齐王不过是个闲散王爷,结果却颇有野心。还那么能忍,忍到元熙死了,突然就跳出来矫诏夺权。事情还做得非常成功,要不是没能把逃走的王俨成功截杀,可能大魏就真的落到他手里了。

    高怀瑜知道元熙想传位元鸿,肯定会质疑,可有几个人会信他呢?若是元熙的亲信都被齐王干掉了,没人能给高怀瑜说话,那高怀瑜的质疑在别人看来,就更像是想矫诏篡位。

    一个是先帝的亲叔叔,一个是被先帝灭国的亡国宗室,都说对方矫诏,你信谁?

    毫无疑问,高怀瑜肯定是会败的,他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让元鸿继位。即便他暴力镇压杀得血流成河,强行把元鸿送上去,这位子元鸿也坐不稳。

    他肯定是不会管元鸿了,大魏若到了齐王手里,他会选择离开。

    落入齐王之手的大魏绝对撑不住多久,他会趁机带着亲信回燕地复国。他从来就不是忠诚于大魏,他不过是想中原早些统一,早些结束乱世,才选择做一位明君的臣子。

    既然明君不在了,那个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即将败落,他也就不必再留。

    他也可以御极为帝,君临天下。

    然而那一切都没有发生,齐王留了一个王俨在,大魏不会很快崩塌,他就不会放弃。他最后还是选择去完成元熙遗愿,辅佐元鸿苦撑多年。

    若没有齐王矫诏的事,玉京没乱上那一阵,兴许大魏后来不会走得太过艰难。

    他很想齐王这个很有可能会搞事情的马上就因病暴毙。

    当年他可以直接杀了齐王,迎元鸿继位。可现在呢?

    他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曾经对元熙不利的人能杀的都快被他光了,可这齐王……别的那都是什么旧燕杀手,这位可是大魏宗室王爷,他想把人弄死,还真不容易。

    他也不可能直接跟元熙说齐王有野心,要小心提防。证据呢?没证据那可就是进谗了。虽然吧,他进谗元熙也很有可能会听。

    开春之后,天气回暖,皇帝又忙了小半个月,终于得空出门走走。高怀瑜也有了机会牵自己新得的白马陪驾游春。

    去的是城外烟霞山,山中有大片樱花,开春后恰好是山樱盛放的时节。

    此行元熙并非只带了高怀瑜一人,刚过继到元熙膝下的元鸿也陪驾同行,另有十来名亲信官员。这些人里,有几个是元熙留给元鸿的,以后要给元鸿当老师,元熙也是趁此机会让师生互相有个了解。

    可惜天公不作美,明明一行人出城时还艳阳高照,不料老天说变脸就变脸。众人在山樱间游玩了不到半个时辰,天上便乌云密布,转瞬间暴雨倾盆而下,只得在樱花林中的小楼里避雨。

    没能尽兴便有人赏雨写诗,闲着也是闲着,几个文官一见有人开头,也纷纷开始吟诗作对。得出佳句让元熙看了,元熙也是兴致大好,干脆趁兴直接在小楼中办了场诗会。

    轮到高怀瑜,高怀瑜盛情难却,也提笔写了一首《游春》。

    春归山已碧,燕去剪朝晖。

    遍野芳菲尽,东风景渐催。

    山樱迟未去,细雨叩门扉。

    妾待欢时久,妆沉浅酒杯。

    高怀瑜平日里没什么写诗的兴趣,也就当年在建平装沉迷酒色的时候写过一些。

    可能就是那时候的写诗风格对他影响太大……嗯……今天写出来还是一股子艳情味。

    皇帝走过来看他写的诗,正要从他手里把纸张抽走,他面上一红,似乎才反应过来自己写得这诗好像有那么一点不对劲。于是连忙探手抓住纸张,试图阻止皇帝。

    元熙瞟了一眼,却是真心赞叹道:“清河王此诗颇有意趣情致。”

    说着他还递给旁边的王俨看:“王卿以为如何?”

    众人好奇,纷纷围过来看。高怀瑜身上鸡皮疙瘩都起了,有点想跑。

    结果皇帝不仅递给别人看,似乎还怕别人看得慢不能及时欣赏高怀瑜的诗作一样,当着众人的面吟了一遍。

    高怀瑜:“……”

    故意的吧,故意的吧!

    皇帝整天就知道欺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