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离婚开始[八零] 第203节(2 / 2)

    许多人暗地里已经开始聚集人了, 准备去门口闹。

    不过苏楠这边长期有工人去厂里打零工,所以很快就知道消息了。

    苏楠道,“这一看就是别人故意闹事儿。哪些人做的, 我们也清楚。”

    自然是那些下台的厂领导做的。

    这些人不甘心, 想让工人再闹事儿。

    大家都等她拿主意。

    苏楠道,“不慌,我们先把工资标准再重新制定一下。现在出去说啥,工人们也是不听的, 反而以为我说空话。到时候真趁机闹起来了, 我们甭管做什么决策, 也是助长他们的气焰。所以只有咱把东西都摆出来让他们看。看完之后要还是和这个态度, 我们就好决定什么态度对他们。”

    她正好也想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带头闹事儿的。正好消除隐患。她可不想有一天忙着搞生产呢, 冷不丁的工人罢工闹事人了。

    江玉兰道, “万一闹大咋办?”

    “到时候工资标准摆出来, 厂里待遇摆出来。大家看得上的就自然会继续做事。不愿意做事儿,还要继续闹的,那这小庙也容不下他们。”

    不是苏楠心狠,在这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就容不下总是喜欢闹事的工人。

    她在工资待遇上面不亏待大伙儿,自然也希望工人们给厂里带来效益,而不是源源不断的麻烦。

    要是闹一次就妥协一次。那以后厂里就不用工作了。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咱先放出消息出去,就说厂里复工后,对厂里基本没变化。让大家安心。愿意听的人自然会听,不愿意听的人随他们。你们放心,我了解这些工人同志,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安定的。”她之前在服装厂经常深入车间和大家接触交流,对服装厂基层工人现状太了解了。所以她也有这个自信能稳住这个厂。

    服装厂家属区这边,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毕竟这关系到大家的下半辈子。

    有些甚至还关系到自己子女的就业问题。

    要是真的卖出去了,成了苏楠个人私人财产了,他们以后还能继续在厂里干活吗?

    有在苏楠这边工作的工人也帮着传信儿了,“给谁干活不是干?当初跟着许厂长干活,是国营单位,咋样?领导不行,啥厂都一样。苏楠咋样,你们还不清楚?她那厂里的工人就没吃亏过。干多少活儿都能拿到相应的工资,待遇可不差。”

    “就是,反正我跟着她干活有个盼头。她那厂效益好。”

    也有人反驳,“我看你们是在她那边拿钱了吧,帮她说话。她现在就和资本家没区别。”

    “就是,你就从她那赚钱了,当然说她的好话了。”

    “你们要是不愿意闹,是你们的事儿。咱肯定不同意。”

    双方意见不合,争论起来。后面不欢而散。

    厂领导们持续关注这些消息,然后私下里聚在一起,“老许,这能有用吗?”“工人的意见是最重要的。你看签协议的时候,市里领导就是维护工人的利益。所以只要工人愿意咱们回去继续领导这个厂,那咱们就能回去。”

    其他人闻言,也觉得是这个道理。说起来,这事儿闹成这样,也是工人闹事的结果。

    整理了两天,苏楠终于把事儿定下来了,然后带着青春年华这边的人过去服装厂,正式上任。她让李兰馨通知前安阳服装厂的那些管理员开会。

    工人们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在开会的时候,他们就慢慢聚集在了厂里,准备弄清楚现在这个厂是个啥情况。并且要表态,他们不愿意给私人打工。

    苏楠正在会议室里面开会。

    这些中层领导们基本上没怎么变动。

    除了设计部的秦主任,苏楠直接把人给撸了。设计部她准备自己兼管。

    “厂里的情况,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让大家来开会,也是为了明确厂里未来的发展方向,厂里的经营模式,还有厂里的一些规章制度。”苏楠说完,李兰馨就开始发放资料。

    “首先提的还是待遇问题。你们大家看看,有什么要修改的。”

    这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因为所有人都担心苏楠这边舍不得开高工资。

    等看完之后,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了。

    苏楠这工资开的可以说是十分厚道了。

    虽然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是这只是基本的,工人们还有计件工资。只要手脚勤快的工人,赚钱不在话下。

    另外加班工资明确每小时多少钱。节假日加班标准。另外还有全勤奖。甚至连节假日的过节费标准都标注清楚了。

    这是一种新的工资模式。

    不过大家也看出来了,这个工资发放模式对于勤快的人是有好处的,大家勤快点,自然是能赚多点钱。

    但是如果磨洋工的,那就不能和过去那样混日子了。

    另外对于管理层也有绩效要求。如果达到绩效,拿到的工资会越来越高。但是达不到就不行。

    苏楠道,“我们厂之前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是清楚的。为什么效益越来越低?和生产效率也有关系。上次给钢厂做衣服,愣是要踩着交货期限的日子,才能给人家交货。虽然最终也交付了,但是是不是也耽误了其他工作?也给工厂那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我们青春年华杜绝磨洋工。”

    “多劳多得,干多少拿多少。”

    “谁要是不适应,可以离开。”